画的是苗阳洞罗汉苗日常的生活场景,有两名妇女和一名男子,一妇女在冼头,另一妇女正在织布机上织布,男子手中拿着一段织好的布好像在和两人说话。画右上文字曰:“在黎平府男耕作、贸易,妇人发质散绾,木梳于额。富者以金银作连环
耳坠,衣短,结双带于胸,背前刺绣一方,饰以银铜,
长裤短裙或长裙无裤。养蚕
织锦,常以香水沃发,力勤可爱,为苗蛮中特出者。”阳洞罗汉苗就是西山阳洞苗,是指分布在今丛江县都柳江下游沿岸的
侗族,这部分
侗族用侗语南部方言。由于有航运之便,早就有外出贸易的传统,在经商贸易中能获取较大的
利润,因而生活很富有。在此画中的卧式织布、
织锦的
提花机和
织机上五彩斑斓的
织锦可以反映出当时的
织造技术是很先进的,直到现在,在这里仍有很多
侗族人家用这种类型的织布机和
织锦提花杆,包括沿用的
织锦的
几何图案,只是画还是对织布机做了很多简化。“
长裤短裙或长裙无裤”,从图中看出仅有穿精美长
褶裙的,没有“
长裤子
短裙”的,然而文字记载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演变事实很有代表性。百越系统的各民族传统是穿长
筒裙而不是
褶裙,
侗族在形成的过程中进入了山区,长
筒裙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而必然从其他的山区民族引进适应山区生活的衣制。
侗族穿
短裙是从苗族引入的衣制。但是
侗族生活的地方炎热潮湿,光穿
短裙不穿绑腿会受到
害虫的叮咬,穿上绑腿又闷热难忍,因而在炎热的
侗族地区的妇女在穿
短裙的同时还得穿
长裤。这体现了
侗族妇女的衣着习俗是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