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
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是进步的、积极的、还是保守的、消极的?这些问题,古今中外,一直是学者们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的题目。当然也是我们的
宗教学必须研究和作出回答的重要课题。长时期以来,在西方的
宗教学者中流行一种看法;似乎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既然把
宗教说成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颠倒的世界观”,那就等于说
宗教在政治上必然起保守的,反动的作用。在国内,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把
宗教在世界观上的荒谬与政治上的反动完全混为一谈的情况,的确是有所
表现的。林彪、“
四人帮”在
宗教领域内推行的极左路线就是典型。这种“
宗教等于反动”的观点强加给马克思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的有意歪曲,就是对它的无知和误解。世界观上的正确或错误,与政治上的进步或反动,虽然不无内在的联系,但二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错误的世界观会历史中并不必然起反动的作用,进步的社会运动也不必然以正确的世界观为其指导原则。
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总的说来,是错误的,颠倒的,也常常为反动派的政治服务。但唯心论在政治上并不一定反动。周公旦所谓以德配天,
孔子讲“仁者爱人”,
孟子讲“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都是唯心史观在社会政治上的
表现,但这些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都具有进步的怠义。因为它们突出了为政以德,强调了人的价值,提高了民的地位。
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主要是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说,属于唯心史观,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动员起第三等级广大群众奋起为争取人权和政治上的自由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