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纹饰还反映了壮族人民天人合一的
哲学境界。“天人合一”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传统文化中讨论天人关系也是一个基本的命题。在“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交锋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一种主流。天人合一的思想在
先秦诸子那里有不同的表述。
儒家所讲的天具有道德属性。所以
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如《
论语》卷九《阳货》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这里,天乃道德之天,所以可以华育万物。《
论语》卷四《泰伯》云:“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里尧所则之天,就是后面的道德文章。
孟子将天人之天上升为道德之天更加地明显。如《
孟子》卷十三《尽心上》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道家所讲的天指自然,不具有道德属性。所以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一般来说,狭义的天人合一思想,常常就是指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
老子崇尚自然,遵循自然,按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
老子还认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可见,道与德的伟大之处就是遵循自然,自然而然,既不强加于物,也不强加于人。所以,
老子强调通过自然无为的方式来达到“天人合一”。
庄子“天人合一”的
境界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
意蕴。《
庄子•齐物论》中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的天指自然,人与
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物的分别已经不存在了。“庄生梦蝶”是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最为生动的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