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民间的东西同传统文化,尤其是潍坊地区的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体现了年画研究的新成果。以往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背景下谈杨家埠
木版年画,往往存在着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不敢沾边的现象。在对杨家埠
木版年画的普查抢救过程中,坚持把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看出了杨家埠
木版年画如何植根于传统文化而又有所出新的特点。
山东是
孔子的老家,
儒家学说始终居于统治地位。杨家埠
木版年画的发展,不能不受其影响。在提倡继承和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来看,这种影响的效果、作用和意义,应该认真辨析。对待在深厚的
儒学思想传统背景下诞生的年画作品,比如《二十四孝图》等,人们显然亟需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再比如说,
郑板桥宰潍
七年,又在此刊印过他的《家书十六通》、《诗钞》、《词钞》等著作。这些作品中某些有益的观念,如“天下第一等人只有
农夫”等,也在杨家埠
木版年画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
表现。即使在杨家埠
木版年画创始时期的作品,也无处不打着朱氏王朝“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烙印。这类作品的应运而生,既表达了对明王朝初期某些政治措施的肯定,也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