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麻来织的
织物上看,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
苎麻布料达到的17升的精细度,说明当时
楚国织麻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同时以
麻布与
丝绸作为陪葬品,是具有一定宗教信仰的。虽然这种织麻技术受到
丝织业的冲击,荆楚地区的麻织业出现衰落,由于苗族的迁徙,这种麻织业至今保留在西南各省苗族之中。《淮南子•齐俗》说:“三苗髦首,羌人括领,
中国冠笄,
越人剃发。”所谓“髦首”,就是用麻掺发挽髻于头两侧。古人以苗族人民用麻掺发这个明显特征区别于羌人和
中原人。如今,
贵州一带的苗族
侗族仍遍种
苎麻,以
麻布缝衣裳、
百褶裙和绑腿。而且认为唯有
麻布做成衣裳才坚挺、耐穿、
美丽。从苗族沤麻、绩麻工艺中仍可见到古代沤麻、绩麻工艺的端倪。在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吃鼓藏”的仪式中,就常穿用
麻布作的仪式服,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服织得十分细密,轻如
纱罗。给仪式的主持者和鼓藏头拴麻就是一项神圣的仪式程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