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酉水流域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从已发现的龙山县里耶、保靖县四方城、永顺县
王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可以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这一带就有人类栖息。从自然条件看,这一带也是人类黎明时期理想的活动场所。在龙山里耶“溪口”出土文物所在地附近的古老
地名中,“里耶”即土语“拖地”(劈地),“墨岔”即“开天”,“泽头比桃”即“溪口”,“阿撮”即“岩屋”等等,都是土家文化所在最地道的区域。所以,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
创造这些原始文化的人类集团的一部分应是
土家族的古老先民。”所说古老先民即湘西北土著先民,也就是这个被称之为
土家族主源之一的湘西北“土著”居民。他们早在石器时代就懂得利用野生
纤维进行“
织造”。近十几年来的湘西北酉水流域考古资料表明,在龙山县被称为“
织锦之乡”的苗儿滩商周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石纺轮、
陶纺轮、网坠和骨针等原始
织造工具、物品和彩色陶片等。尤其是在永顺县城南二里许的不二门小石林内,发现了六个寻穴而居的古部落居住点,在一米多厚的文化层里出土了大量陶片,有鼎、鬲、簋、豆、罐多种器物。这些陶片多数印有明显的绳纹,也有少数
麻布纹。绳纹每平方厘米约三根经纬,
麻布纹每平方厘米经纬各八根。虽比较粗糙,但已基本具有了“布”的雏形,可见在那个时候,湘西北的“土著”居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织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