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楚越两大族群都聚居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有的相邻,有的相杂。楚、越两大族群经常发生战争。从春秋时起,楚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着强大的力量,经常入侵
越人居地。从周夷王时(公元前894年—公元前879年)起,至楚成王(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两百多年间,古
越人经常遭到
楚人的攻打。公元前334年,越族群被
楚人打垮,驱散了。他们流散到
江南湖海之上。在战争的过程中,楚越文化也有所交流。从春秋至
战国古墓所出土的
文物,可以清楚地看到楚越文化遗物共存的现象。也就是说,在
越人墓中既有
越人的器物,也有
楚人的器物;在
楚人的墓中既有
楚人的器物,同时又有
越人的器物。吴铭生《从考古发现谈
湖南古越族的概貌》一文曾指出:“春秋晚期从考古发现情况来看,在湘东北、湘中、湘南的遗址与
墓葬中,都有楚、越文化遗物共存,如位于湘东北的平江瓮江遗址中,出土的
绳纹夹砂陶片,有豆、罐、壶类,共存的又有米字形印纹硬陶;湘中的湘乡何家湾Ml既有越式鼎,伴出的还有楚式铜敦,其形制与当阳赵家湖甲类墓第四期敦相同;湘南的郴州高山背一座有头龛和窄坑的楚墓,随葬物中同样有楚、越义化遗物共存,既有楚式陶鬲,又有一件米字形印纹与
方格纹组合
纹饰的越式陶罐。”在广西平乐银山岭
战国墓葬中同样也有楚、越文化遗物共存现象。民情风俗,楚、越也有不少相似或相同。《
汉书•
地理志》曾提到这一点:“粤(越)与楚接境,数相兼并,故
民俗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