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以上我所描述的
村寨居民心目中对“族”或“民族”的概念以及他们与“
外族”之区分,都显示所谓“
异族”不只是远方某一特定人群,而是由邻近家族、
村寨开始向外开展、层层相扣的人群。这也说明为何人们对邻近或亲近人群的猜疑与敌意,经常与他们对远方“异类”的猜疑与敌意互为表里。此种猜疑与敌意,使得人们觉得个人与群体“身体”需要保护——防范污秽、不洁经由各种媒体侵犯此“身体”。而群体中的“外人”或边缘人,如女人,则常被认为是带来不洁、不幸的媒介。在岷江上游各沟各
村寨中,以细微的差异来造成人群的区隔,明确地表达在语言、服饰与其他文化与生活习俗之上。外来女性在语言、服饰与生活细节上,破坏、污染本地人的“规范”;她所来自的群体——
母舅家,同时也是邻近另一家族——常试图干涉、改变本地人的“规范”。如此在本地人群中造成一种潜在的威胁与紧张。此种亲近之人所带来的污染威胁,与他们过去所感受远方“
蛮子”、“
汉人”所带来的污染威胁,常相互增长。因此在传述“
神话”、“历史”与人们的“过去经验”中,人们常将女性异类化、带罪化或污化,以表达对一层层外在世界的敌意与恐惧。特别是,在岷江上游
村寨社会中,性关系的、道德的与身体的洁净是一个重要社会规范,以划分我群与“
蛮子、“
汉人”。而女人,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常被众人认为是
村寨中此种规范的潜在
破坏者,因此她们被认为是有毒的、污染的。在岷江上游各
村寨中,这种女人被称作“
毒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