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人民至今还在使用的从
蓝草中提取
蓝靛的做法是:先采摘
蓝草的嫩茎和叶子,置于缸盆等容器中,放水浸泡并每隔两天翻动一下,浸泡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天气的冷热温度,天气较热时一般浸泡两天左右即可,天气较冷时便要适当延时。几天后
蓝草就会腐烂发酵,
蓝草浸泡液会逐渐由黄绿色变为蓝
黑色。当颜色完全转变之后,要剔除掉杂质。然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
石灰水,并用木棒大力搅动四十到五十分钟,当水面泛起大量的绿色泡花时才可以停止。然后就地取材,用壮族当地生长的芭蕉叶盖起来。两天后,
石灰和
蓝靛就会化合为沉淀物。等凝结后,要将水倒出来,缸盆内形成的沉淀物便是
蓝靛,呈膏状。通常的做法是把
蓝靛放于当地村民自制的箩筐中。这种箩筐不是完全封闭的,有密密的缝隙,水会自然流出来。风干后当地人就把其挑回家,一般是倒在自己专门挖的土池里,这是染料已经成形,不会轻易变质,最多可存放一年之久。这种方法制作
蓝靛,需要注意的是采集生蓝叶必须在早晨进行,生叶不能干燥,否则就无法溶出水溶性的色素。壮族、还有
瑶族等多是把制好的
蓝靛用蕉叶包裹,拿到圩上出售。壮乡的蓝
黑色布一般都是当地人用这种
蓝靛汁染成的,传统的
壮锦也用此
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