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农业的思想指导下,视野狭窄,只知道利用耕地,千方百计扩大耕地,致使毁林开荒、陡坡开荒、毁草开荒,成为普遍现象。毫无疑问,生态系统惨遭破坏是一种必然结果。经营上搞单打一,只抓粮食,不抓多种经营,提出“向荒山要粮”的错误口号。为了粮食,把山区的特色
植物砍伐得差不多了。油桐、乌桕、五倍子以及其他工业原料、名贵
药材等
大都没有经营好。油桐等林副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油桐籽收购量由1955年的172.5万公斤降至1981年的81.5万公斤)。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不去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把荒山看成负担不去开发,不利用它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
畜牧业。对水面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发展养鱼,劳力、资金多集中投入耕地,搞多劳的耕作体系。多种经营不让搞,于是到处出现有人无事干和许多生产门类无人干的现象。农业基本建设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重点为种植业服务。而没有根据山区特点,以造林种树为中心,以治山为主,结合治水改土,下大力把山治好,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保护河道和农田,发展
畜牧业,发展山区
木本粮油的经济林木,增加经济收入,补粮食之不足。由于目标只求温饱,着眼于自给自足,习惯于“传统农业”,满足于一年分到200-300公斤口粮,加上几十元现金。不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考虑人吃的,
牲畜吃的,只考虑眼前和当年;不考虑如何造就一个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一个高产的农业生产体系,只考虑满足自身需要,自给自足,不考虑国家建设需要以及发展商品生产,达到劳动致富。单一经营的结果,形成掠夺式经营,造成资源衰退,草场退化,江河枯竭,耕地地力下降,林业吃掉“
祖宗遗产”,牧业吃掉“年轻儿子”,
渔业吃掉“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