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式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为标本点。该式服饰主要分布在雷山县西江、丹江、
永乐、大塘、凯里市挂丁和台江县排羊等乡镇。便装时头发挽髻,髻后戴木梳,插银簪,青年女子喜以缎带花悬在银簪一端为饰。
上衣为小领
右衽紧袖
短衣,
衣袖,襟、肩以宽3厘米的
绣花带装饰,穿时衣
外罩一
刺绣胸巾。下装为直筒裤。过去衣料多为紫黑土布,现多为灯芯绒或其他
布料。中年妇女喜用彩色
提花毛巾
包头,老年妇女或用
蜡染或用土黑布围头。盛装上为交襟大
领衣,领向后倾,
衣袖、襟、
衣领、肩为装饰部位,图案为
双头龙或飞风、
蝴蝶、宗庙等,以此地为代表的
刺绣,主要装饰服装位置与施洞相同,但技法更加丰富,虽与施洞一样以
动物为主要
纹样,但种类相对少些。以龙、鸟、蝶、
蝙蝠、鱼、蛇、桃、
石榴、花、
葫芦、狮、
麒麟等动
植物变形
纹样居多。
龙纹在西江
纹样中占一半以上,且变形丰富,如:
飞龙、
花叶龙、共头双身羽龙、羽尾
飞龙、蚕龙、
双头双身龙、
双头连体龙等。鸟以飞鸟造型居多。
构图呈单独式或对称式,对称式的
构图中心部位常常置一站立的女性人物和一双层房顶的屋宇,这是苗族人心目中始祖居住的地方。不论是双龙对称还是
蝴蝶的双翅对称,始祖与屋宇的位置永远在
构图中心。有的对称主题
纹样边还以
花果鸟鱼蝶等动
植物相配置,这种
构图主要出现在西江苗绣的袖花中,寓意着苗族人祈求祖先护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
表现出
动物、
植物和人神朝夕相伴、互为依存的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的意象思维。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并大胆使用多维立体造型和型中型的
复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征等的表达技巧,体现出别具民族风格的审美情趣。当地苗语称“欧贝”(意即“雄衣”)。下装为直统多
褶裙,裙褶呈凹凸交错,长及脚踝,穿着时裙外系与裙同长
围腰或以飘带裙围在外,飘带裙绣有
青蛙、
花卉等。脚穿圆口
绣花布鞋。锁绣、
辫绣为该式的工艺特色。盛装还配有大量银饰。头饰有银角、银风、银箍、
耳环、银梳;项饰有麻花
项圈、
平纹项圈。胸饰有压领、银链;
衣饰有
银片、银铨和银坠;手饰有
手镯等;该式亦为苗装中银饰最多的服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