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先世的
刺绣工艺大约形成于
金代。由于
金代女真完颜氏立国,其经济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加之受到汉族、
契丹、
高丽等杂居民族的影响,服饰习俗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据《大金国志》和《金史•舆服》等文献记载,
金代“
富人春夏多以
纻丝绵绸为衫裳,亦间用
细布。”在这样的服装上就可施以彩绣。尤其是
金代女真人灭亡北宋,入主中原,与汉族杂居以后,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
刺绣材料,也可以学习掌握先进的
刺绣技艺,其服饰
刺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比较普遍的应用。尤其在
金熙宗等提倡改服
汉人衣冠的影响下,从
王公贵族百官到民间豪富士绅,其
衣饰刺绣日益汉化。
金代女真盘
领衣,“其胸膺间或肩袖处往往饰以金绣花纹”。在所绣花纹中,春水之服则多为
海东青扑
天鹅,并杂以
花卉纹饰。秋山之服则多为熊鹿山林图案。
金代女真妇女的上衣多为团衫,下穿黑
紫色襜裙,裙上绣金枝花纹。另外还有一种常穿的锦裙,也要“裹以绣帛”。
金代女真的绣工有很多从内地掠去的绣女,当然也有
女真族的妇女。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女真贫困之家女儿至婚嫁之年,可以自由择偶。其女行歌于途,在歌唱中“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其中的自叙“妇工”,就是指唱说自己的“
女红”,
裁缝刺绣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