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以上的社会单位为宗族。根据《评皇券牒》记载,
瑶族始祖盘护与评皇的第三
公主结婚后,繁衍十二姓瑶人,这是
瑶族最初的十二姓宗族。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不断迁徙,十二姓宗族在各地不断变化。据
报告,
老挝瑶族只有邓、赵、冯、杨、陈、盘、黄、周等九个宗族的姓。实际情况也许不是这样,因为从
老挝迁到
泰国的
瑶族中还有李、雷、胡、沈、包这些《评皇券牒》中常提到的姓氏。对瑶人来说,同姓人就是同宗人。迁移到
美国的瑶人在同族盛大集会上男子肩披写有“陈氏
宗亲”、“赵氏
宗亲”等字样的
绶带,就是
宗亲认同的
表现。由于人口增长、男子娶不同数目的女人为妻、女子招郎上门、过继收养、
异族同化于
瑶族以及不断地分散迁徙等原因,同一宗姓的人总是不断裂变为大大小小的宗族。在现实生活中,老、缅、泰三国瑶人只与那些追溯至十余代
祖先的亲属保持较密切的关系,瑶人称具有这样系谱的亲属关系为一个“宗支”的人。同宗支的人不但同姓,有相同的字辈,有共同的仪式和
祭祀活动,而且有共同的
首领——族长,有共同的
祭祀祖先的神台,这神台就设在族长家。同宗支的人一般居住在相同或相邻的村寨里,以便共同举行那些只有同一宗支的人才能举行的宗教仪式,如祭祖、挂灯、度戒,并在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据
广西民族学院赴
泰国考察组的
报告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的
报告,
泰国瑶人中邓姓有“邓酸”、“邓烤”、“邓青”、“邓厄”、“邓如”等不同亚姓群体;赵姓有大赵、小赵(或老小赵)、十二德赵、万大赵、赵春、赵尖刀、赵龙(Long)、龙大赵等亚姓群体;李姓有李鱼、李青、李喜、李凤等亚姓群体;盘姓有红盘、白盘两个亚姓群体;冯姓有红老冯或红冯、白老冯或白冯两个亚姓群体;陈姓有大老陈或老陈、小老陈或小陈两个亚姓群体等。每个亚姓依自己人口和分布状况而裂变为不同的较小的宗支。各亚姓分别按形成的
早晚、祭祖用的供品和仪式程序的不同、地位或性格的不同而获得名称。此外,一些
异族人(主要是
汉人)由于通婚、避乱、
通商等原因长期居住在
瑶族地区,语言、生活习俗同于瑶人而成为瑶人的一部分,他们有的改用
瑶族姓氏,有的保留自己姓氏。在
泰国瑶族中,就有刘、王、劳、陶、台等姓氏'并构成独立的宗姓、宗支。上述宗姓基本上也就是
老挝、
缅甸瑶族的宗姓。据
报告,
泰国没有而
老挝有的瑶人宗族有蒋、张、祝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