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纺织品是爱情信物,纺织工具也是
传情的媒介,最明显的是
纺车。侗寨在夜深人静时,姑娘们
纺纱要加“小耳(用一根
竹管附加在卷纱轴上)”,这是区别于老人、已婚妇女
纺纱的标志。这样纺起来,声音特别响亮动听,小伙子们便寻着
纺车声来找姑娘们“行歌坐夜”,这是
传情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春节期间,姑娘们上山砍纱锭用的
竹管时男女同时一起去。通常有男女同时去砍的
竹管做成的锭轴
管子,纺出的声音最动听和纺出的纱不会断。其实,奧妙在于
纺车声音幽雅与否,直接关系到小伙子们对姑娘的评价。哪位姑娘
纺车动听,说明她聪明伶俐,来找她坐夜的后生会更多。同时,
纺车的声音还是表达爱情的声音,每当情郎在窗外吹起探问的木叶声时,姑娘们便用
纺车纺出各种不同的曲调来回答,或告诉对方老人还未歇息,或告诉他上楼来相会,或暗示小伙子改日再来,等等。此外,织布机也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功能。姑娘们织布时总是将织布机的拍板推拍得脆响,意思是告诉小伙子:“我们正在这里等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