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拂尘纸《战宛城》《连环计》《挑袍》《空城计》中
表现的
戏曲内容都出自民众喜闻乐见的三国题材,且都有实线边框勾勒。四张单幅画面选择的内容皆是每出
戏曲剧目的
经典场景,人物装扮的头盔髯口、发髻饰物、靠衣
道袍均是演出场景的描摹,很好的将
戏曲程式特征反映在纸面上。但画面线条的刀法粗疏,人物的头身比例不协调,造型略显笨拙。以《连环计》为例,头大身小的比例失去
将军吕布的威武雄壮,臃肿笨拙的体态失去
美人貂蝉窈窕婀娜之美。此外,人物形象的神态呆滞,彼此缺乏呼应、神采全无,看不到深层次的互动交流,画面整体匠气十足,是
典型的清末
戏曲年画作品。画面颜色由
红色、
黄色和
黑色组成,
红色和
黄色是临近色,暖色调画面给人以热情洋溢的氛围。
红色和
黄色雕版在套印时因为画面墨线繁杂,不利于
色彩套印,颜色与墨线并没有很好的结合,所以
色彩套印给人以粗糙之感。在每张单幅
戏曲画面上部都有双圆圈勾勒文字,约占1/9画面空间,从右到左依次为“改”“良”“三”“国”
四字,十分的醒目。“改良”指的是画店老板的名字,“三国”指的是画面故事内容皆取材自三国时期,所以这
四字组合将
戏曲年画的画店老板和
表现内容都直观地呈现在纸面上,令人耳目一新。在四张单幅画面中间保留三段空隙,各竖排刊刻
四字,从右到左分别是“西芦曲村”、“发明自造”、“改良出版”。“西芦曲村”是指该年画店的作坊在
临汾城北的西芦曲村,“发明自造”是指
戏曲年画
表现题材是年画艺人自发的将四则三国
典故集合在一幅画面内,“改良出版”是指画店老板自己
印制发行。这些文字与
戏曲的表演内容和
雕印的技术流程并没有密切联系,但是从中可以得知很多关于年画店本身的资料信息,就形式而言文字与
图像的组合非常新颖,
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