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
瑶族短篇
创作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莫义明的《
八角姻缘》(1982),蓝怀昌的《钓蜂人》(1982),蓝汉东的《卖猪广告》(1981)等,在南方文坛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坛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钓蜂人》是短篇精品之一,
小说通过瑶民黎金保九九重阳上山钓蜂小事,生动描绘了追蜂、掏蜂窝的山野情趣,还深刻展示了瑶民珍惜瑶汉民族团结、党群团结、对党感恩的内心世界;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动人,
笔法细腻、自然,人物性格鲜明。短篇《卖猪广告》叙说名叫
盘龙的普通农民的故事。
盘龙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思想陷入迷乱当中,从勤快积极、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变成了“
典型的大懒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盘龙又由懒变勤,由穷变富。他饲养的大如牦牛的“丹麦长汉猪”,本可以在市场上卖个好
价钱,但他却张贴一张“卖猪广告”,以每市斤比市场价低五分的
价钱卖出。作者通过这个别开生面的故事揭示了新时期新政策给瑶民带来新的精神面貌。短篇《
八角姻缘》也是
小说中的精品。
小说通过瑶山里一个普通、平凡的故事,着意
表现党的农村政策给瑶山带来的新变化。苦寒山生产队长陶扶强曾受“左”倾思想影响,使生产队由富变穷;拉珈寨生产队长金福廷敢于抵制上面的错误指示,发展多种经营,使生产队由穷变富。“
四人帮”倒台后,陶扶强认真反思,弃旧图新,到拉珈寨取经,准备
带领苦寒山群众打翻身仗。但金福廷在“文革”期间曾受到陶扶强的批判,心中还有怨气,因而对
八角、
香草和薏米的栽培技术“留了一手”。陶扶强深谋远虑,诚心向金福廷道歉,并派出与金福廷女儿要好的知青亚培到拉珈寨
穿针引线,亚培的聪明能干打动了金福廷的心。当金福廷为招婿来到苦寒山时,陶扶强热心相助,解除了金福廷的心事,两人终于修复了“老同”(朋友)关系,共同走多种经营、劳动致富的道路。作者塑造陶扶强和金福廷等人物形象时,不仅仅把人物行动紧紧安置在
瑶族生活的环境中,而且很注意在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中融入了大量本民族的
谚语和
俗语,清新、简洁而深刻,使作品更富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