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墟市交易外,肩挑马驮一些
针线、布匹、食盐、腐竹、粉丝、铁器工具、
陶瓷用品、饰物,进入瑶山走村串寨的行商
近现代有增加,尤其是像金秀大瑶山、桂北九万大山、桂南十万大山等地,由于山地广袤,村寨众多且分散,瑶民出山赶墟不便,行商运货来卖,同时收购瑶山木耳、香信、
茶叶、草药等土特产,方便瑶民,受到欢迎。有的行商来往多了,与瑶人混熟,得到
瑶族头人同意,在山内人口较密集的居民点开店,出售布匹、
针线、食盐、火柴等日杂品,收购土特产,成为“坐商”。清咸丰九年(1859年)修仁县(现属荔浦县)北街
汉人黄正美到金秀经营布匹
生意,光绪初年平南
汉人廖义德进入瑶山收购
香草,卖布匹,兼营酿酒和杂货
生意,
民国时期,一些
汉人到金秀等瑶山收购桐籽、茶籽,开油榨,同时附带经营其他商业,都是例子。
近代,常住连南南岗的汉商有三十多家,另有三查查十多个货郎担在班排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