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
瑶族的先人辛勤劳动,但由于交通困难,生产力水平很低下,以致造成人民没有文化,缺衣少穿,患病求巫,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冬天霜雪大,没有棉被和御寒衣,
终日靠烤火和盖
稻草熬过寒夜。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都不断地得到了发展,生活水平也逐步在提高。生产方面,不少地区的水稻种植从单造改为双造,每年平均亩产从150斤左右提高到700斤左右,最高时亩产达到1,000斤。林业发展也较快,自实行大面积联片造林后,最多的一年(1966年)瑶山造林四万六千亩。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为明显,过去瑶山没有一所小学,只有个别地方请汉族人来教私塾。现在瑶山已有小学二十三所、中学四所,县里还办起了民族小学。过去瑶山没有一个中学毕业生,现在不仅有中学毕业生五百四十三人,而且还有
高等院校毕业生一百七十二人,适龄儿童都能入学读书。
瑶族中学教师
八人,小学教师一百零七人。医疗卫生方面,过去疟疾流行,现在已被消灭;
天花、霍乱已绝迹;妇女常见的子宫脱垂已得到基本控制。现在县里有民族医院,各瑶区有卫生院,各乡有医疗站,共有
瑶族医生二十二人。古老的瑶医传统秘方也正在发掘和整理中。交通条件得到了改善,过去瑶区多是羊肠小道,交通十分困难,现在大部分乡已有公路通车,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仅瑶民运输粮食一项,每年就节省三万二千多个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