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大小不等的街市,夹杂在几个县城之间,如
茂县
到
松潘
间有沟口、
渭门
、太平、
镇江关
,
汶川
到
茂县
间有
雁门
、
南星
、石
大关
,
汶川
到
理县
间有
桃坪
、
通化
、
薛城
等街市。这些坐落在沿河交通线上的街市,长度由两三百米到不足一百米,通常有些卖
日用百货
的商店,几家简朴的饭馆与住宿之处以及
农产
、
药材
的代理收购站。有些街市本身也是区政府所在,附近通常有一所小学。街市是邻近几条沟
村寨
居民
会面
与交易的地方,也是往来客货车
司机
、旅客打尖休息之处。附近
村寨
中的男人,闲着没事都喜欢到街市上逛逛,找朋友聊天,也借此得知外界发生的一些事。同城镇一样,街市也是各民族混居的地方。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在羌族民众间,包括所谓
知识分子
,最普遍的自我形象就是“我们比较老实”或“比较笨”。他们不只是认为“本民族比较笨”,而所有的“民族”(指少数民族)都如此。在
村寨
民众心中比较普遍存在此种本民族的劣势意象,因此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也在
村寨
中比较流行。在
理县
、
茂县
等地区,特别是
茂县
雁门
一带,普遍流行一个“
周仓
背石塞
雁门
”的故事。
雁门关
附近有一块巨大
岩石
,上面有类似手印的纹路。据说是当年“
周仓
背石塞
雁门
”留下的痕迹。以下是一则
汶川
龙溪
人的口述: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近代
羌人
除穿
毪衫
外,也多着
麻衣
。虽然羌族男女均穿
毪衫
或
麻布
长衫
,但因地区而有所不同,如
茂县
沙坝
以北的
赤不苏
、牛尾、
镇坪
、
松坪沟
等地以
毪衫
为主;而
茂县
沙坝
以南的
黑虎
、
汶川
、
雁门
、
理县
蒲溪
等地则穿
白色
麻布
长衫
。
羌人
的
毪衫
以
毪子
作为
衣料
,而
麻布
长衫
的
麻布
则是以
自产
的
大麻
(俗称“
火麻
”)为原料,经加工而织成。
大麻
,属桑科的一年生
植物
,雌雄异株,
雄株
古代称“枲”(xǐ),雌株称“苴”(jū),
雄株
纤维
略少,但色白,强度高。
大麻
茎皮
纤维
量可达70%,其单
纤维
长150-250毫米,十分适合作为纺织
纤维
。过去每户都用一亩或几分地种麻。羌族
女孩
十三四岁便开始学纺织,以纺麻、织
麻布
为主。纺麻时,一边用牙齿撕麻,一边用右手拉伸麻
纤维
,左手则转动
纺锤
纺捻
麻线
(称“
吊线
”)。纺麻所需时间较长,如果羌族妇女仅
平时
抽空纺麻,则需要四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才能备齐一件
麻衫
的
麻线
;即使专门纺麻,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由于长期穿
麻布衣
的原因,与之相邻的
嘉绒
藏族称
羌人
为“达玛”或“达蔑”。“达”意为麻,“玛”、“蔑”意为人。于是“
麻衣
人”称谓成为
羌人
的代称。现在
羌民
既不种麻,也不纺麻了,而是用
棉布
、
丝绸
作为服装面料,
麻布
反而成为最珍稀的面料。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概述
自娱性
舞蹈
主要有“莎朗”。该
舞蹈
以茂县的三龙、赤不苏、沙坝、较场等地为最盛行,是羌族古老的传统自娱性
舞蹈
。每逢传统的民族节日、重大聚会、欢庆丰收或婚丧嫁娶时,都要跳“莎朗”;其次还有“席步蹴”,属岷江上游及杂古脑河流域羌族民间歌舞,是羌族婚丧嫁娶、节日欢庆时跳的自娱性
舞蹈
,又称“呦磋步”或“索达席”,即羌语南部方言“喝酒歌舞”之意。它主要流传于汶川县龙溪、
理县
的
通化
、
蒲溪
等地,其中以汶川县龙溪、
雁门
,
理县
的
桃坪
、佳山和
蒲溪
等
山寨
最为流行。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概述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羌戈大战”版本——羌族
知识分子
罗世泽
在
雁门
采集的
端公
唱词
,经其转译而成的版本。这也是目前最广为学者及羌族
知识分子
所知的版本。这篇
唱词
先说羌族原住在“
岷山
草原”,后来因
魔兵
从北来,使得“羌族兄弟九支人,
魔兵
冲散各逃生”。
大哥
阿巴白构
率众到补朵山(原注称这是
青海
、
四川
间的山),南下到
热兹
草原(原注称在
松潘
附近)居住。后来与“日补坝”(原注称在
茂汶
境内)的
戈基人
发生战争。后来经
天神
帮助打败
戈基人
之后,
阿巴白构
分派他的九个儿子,分别到各地去立寨。这“
九弟兄
”及他们所分驻的地域如下: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汶川县
有汉族、羌族、藏族与
回族
。据1985年的人口统计,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61.88%,羌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6.18%,藏族约占11%,
回族
仅占0.8%。目前羌族人口可能已占
汶川
总人口的40%。由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行,1980年代以来愈来愈多的地方干部与公职人员由少数民族担任,使得
汶川
俨然成为以羌族为主体的地方。事实上,羌族主要分布在县北,
岷江
、
杂谷脑河
及其支流沿岸的
龙溪
、克枯、
雁门
、
绵篪
等地,是
汶川
羌族
村寨
的主要分布地。这些地区的羌族,更因为长久以来接近
汉人
地区,受汉文化影响相当深。目前绝大部分
岷江东岸
的
村寨
居民,已普遍将
汉语
当作
母语
,本土语言消失殆尽。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汶川
龙溪沟
属
岷江西岸
的
杂谷脑河
流域,与
黑水河
流域的
三龙沟
只隔着一座大山。
龙溪沟
端公
唱《阿补齐雅》,
经文
中所请的各
地盘神
与
寨神
,只是在
龙溪沟
23寨范围之内。另外,他们唱《苦巴米亚》请铁神的
经文
中,运铁、分铁的路线及范围,则沿
岷江
由
松潘
到
成都
,然后转回头,运送到
龙溪沟
、
三龙沟
各
村寨
。“铁”在此代表一种外来文明,分铁的地域与人群范围,也就是在此地可分享此文明的地域人群范围。此“文明”由
成都
、
郫县
、
灌县
一路传来,分散到与前述
汶川县
雁门
之
端公
“
请神
”范围相类似的地域人群中;只是
龙溪沟
村寨
居民,把邻近
黑水河
的
三龙沟
也涵括在此地域人群内。同样地,
北川
不在此送铁、分铁范围内。
三龙沟
以上的
黑水河
流域各
村寨
,也不在分享此“文明”的区域人群之内。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这一时期以
诗歌
和
散文
为主,有揭露、抨击黑暗社会现实的作品,描写
山川
风物
和个人生活的作品,以及反映羌族民间生活和
民俗
信仰的作品。这一时期的
创作
取得了较大发展,一是涌现了一批羌族作者,如“
嘉庆
高氏
五子”,即高万选、高万崐、高吉安、高辉光、高辉斗等五人,代表作分别是《飞沙关》《过
雁门
观晴雪》《温凉泉》《汶阳八景咏》《七盘古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立足于故乡之土,描绘
山川
,唱咏古迹,诗风淳朴,笔力
遒劲
。二是开了羌族书面文学以
诗歌
形式来吟咏故乡
山川
的艺术先河,如赵成嘉的
诗文
作品《锁谷坪》《
雁门关
》等。三是这一时期的书面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少数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以高体全的无
题诗
为代表。
-《羌族文化》陈蜀玉
概述
在另一种
经文
《必格纽》中,
雁门
的
端公
先唱
天神
木比帮助“
羌人
”打败
戈人
,而后“
羌人
”迁居各地安居的经过。为了谢
天神
,
经文
颂道,“乐善
寨首
”往南去买猪敬神。在
经文
中,他沿
岷江
而下,经
雁门
、
威州
、
绵篪
、
娘子岭
(
映秀
)、
灌县
、
郫县
、
成都
等地,这些地方的“
寨首
”都请他代为买猪。最后他向
成都
寨主
“珍美基”买得了猪。
经文
中所称的“
寨首
”或“
寨主
”,事实上便是各地的
地盘神
。现在我们已不容易知道,这里面有多少
寨神
便是它本土的
寨神
,有多少只是
雁门
端公
的想像与
创造
。然而至少各方受邀
神祇
或沿途“
寨首
”的地理分布代表这些有知识的
端公
心目中与自身较亲近的人群范围,或代表他们心目中一层层地理远近、关系亲疏不同的外在世界。显然,这样有远近、亲疏关系的人群是沿
岷江
河分布的,这也就是一层层汉化程度不同的人群。
经文
《必格纽》中提到的“
冉駹
府”与“
汶山郡
”,显示出
创作
这
经文
的
端公
具有一些
汉文
古籍
中的知识。“往
成都
去买猪敬神”,也
隐喻
着这些
端公
们在文化与族群认同上,特别注意“我族”与南方的或
汉文
化世界间的关系。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征西时,一个
关口
,
周仓
塞雁门
。
周仓
原来有意把
雁门关
塞了,不准
汉人
进来。他气力大,如果把
雁门
塞了,
汉人
要来剥削羌族的经济
财产
就困难了;你通不到。
雁门
是多大一个洞子,洞子用
石头
一塞就过来不到。所以
周仓
看到外面的人对羌族人民剥削太厉害,他就想把洞子塞了,让
汉人
过来不到。于是在
周仓
坪那有个大石包,好像有个房子大,现在还在,手抠到的、背背的地方印子还在。他背起的时候,统治阶级察觉了。
周仓
在
晚上
塞雁门
,怕别人知道。统治阶级察觉了,就装鸡叫。这个鸡叫,
周仓
就想今天塞不成了,干脆把
石头
撂了。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周仓
是西方的一个王子,
青海
、西康都是
周仓
管。他原和
诸葛亮
在一起。他跟
诸葛亮
打赌,一个县一个县的打赌。
灌县
。谁能把
麦草
甩到河对面,谁就赢
灌县
。
周仓
有点笨,用干
麦草
甩,就甩到河里去了。
诸葛亮
用口水把
麦草
弄湿,就甩过去了。
灌县
就被他拿走了。又赌
灌县
上的一个县。打马蝇子,
诸葛亮
用指头按下去把马蝇子按死,
周仓
用拳头打,把马蝇子没打到,又输了。又拿了一个县走。又打赌,有一个崖子,射箭,打到崖子上赢没打到算输。
诸葛亮
派人去把自己的箭插上去,把
周仓
的箭拿走。就又输了。这样
汶川
以下都被拿走了。
周仓
塞雁门
,不准下面的人上来,背一个
石头
要去
塞雁门
。鸡叫了,他就把
石头
放下来了,结果
雁门
也没塞到。藏族话就像是王子。
格萨尔王
,就是
西番
的民族,就是汉族说的
周仓
。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更多
收缩
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
羌族的“席步蹴”又称“哟磋步”或“索达席”,即是“办酒席时跳的舞”的意思,主要是为办丧事或祭祀举办酒席后跳的
舞蹈
。也有反映丰收后喜庆心情的
舞蹈
,如《瓦西切玛》、《江得里学》;赞美装饰物的,属于自娱性
舞蹈
,如《石奎余奎》。“席步蹴”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及杂谷脑河流域,主要流传于汶川县龙溪、绵篪,
理县
的
通化
、
蒲溪
等地,其中以汶川县龙溪、绵篪、
雁门
及
理县
的
桃坪
、佳山和
蒲溪
等
山寨
最为盛行。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艺术特征
特点/特色
在少数民族地区,
刺绣
工艺如
百花
竞放,异彩纷呈。羌族的
刺绣
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羌族各地,
刺绣
技术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比较明显的是,
茂县
的
曲谷
、
雅都
、
维城
一带,
理县
的
蒲溪
等地,服饰中
绣饰
要少一些。汶川县绵虒、
龙溪
、
雁门
一带,
茂县
三龙
、
叠溪
一带,
理县
桃坪
等地服饰中运用的
绣饰
要多一些,且布局讲究,制作精美。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特点/特色
(2)
羌绣
图案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心灵手巧的羌族女性往往根据自身环境、个人偏好,将喜爱的
花草
动物
绣制于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
风格
,进而影响周围人群,使得一些图案相对具有区域性特点。从图案布局而言,
汶川
绵虒一带的
十字绣
受
针法
限制,图案组合较为固定,
茂县
大部分地区的
纹样
线条有主次之分,主题较鲜明;而在
理县
,
汶川
龙溪
、
雁门
,
茂县
土门
、
北川
一带,绣品图案布局较为均匀,随意性较强,不容易看出主次。从图案内容而言,
茂县
各地更为丰富,涉及
山水
、
动物
、
花草
图案,而其他地区多以小
碎花
为多。
茂县
黑虎乡
的妇女喜欢用
胡豆花
装饰
花鞋
;
叠溪镇
一带的妇女信手绘制的图案独具风采。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