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说道,这人猴通过种种试炼后,终于与这位
仙女,天神
木比塔的小女儿成婚。婚后,两人来到凡间生儿育女,同时也带来了
作物与家畜。
木比塔,在许多
村寨居民的观念里,也就是
玉皇。那个凡间的
猴子,有些人说就是“
孙悟空”。但有些人说,他是半人半猴,或者只说是一个凡人。这个故事原来流传有多广,并不太清楚。目前在
理县、
汶川一带
村寨之中,还有不少村民知道这故事。
茂县西路(
岷江西岸各支流)各沟的
村寨民众,则大多没听过这故事。
松潘一带
村寨中的羌族,也没听过这故事。1980年代以来,在羌族文化的本土研究风潮下,“木姐珠与斗安珠”被采集、翻译,并以
汉文出现在各种“羌族民间故事集”与“羌族文学”等出版物之中。于是,反倒是各县城中的羌族
知识分子,透过阅读
汉文书籍与彼此的谈论,对这故事皆耳熟能详。对羌族
知识分子而言,这故事诠释“羌族”的由来以及本地农牧资源(五谷、
牲畜)的由来——这是它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