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与唐代设置的抚水州有关。水族主要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
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195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族称定为水族。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书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编
典籍的
汉译通称,是水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2006年,水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水族的历法水历规定,水族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是“端节”,相当于汉族辞旧迎新的
春节,过节期间人们要
祭祀祖先、敲铜鼓、跑马坡、开塘捉鱼、宴请亲友,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2006年,“水族端节”也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尾绣是水族最具特色与代表性的
刺绣工艺,2006年,马尾绣同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
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
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是
中国水族妇女
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
刺绣技艺。这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
技艺,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
世代相传才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