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王国宇《水书与一份水书样品的释读》把水族
古文字结构分为类似古汉字,类似变体汉字,象形字,假借字,指事字等6种。1987年11月,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水族文学史》,书中涉及到水族文字时认为:水族文字的
字体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类似古体汉字,其中有的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第二种是按物体形象描绘的象形字;第三种是借水语的象形字而表达汉音的形声字。1990年,雷广正、韦快《〈水书〉
古文字新析》把水族
古文字同
甲骨文字进行比较,认为《水书》中的水族
古文字已成为民族性文字,是由水族特殊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决定的。1991年,陈昌槐的《水族文字与〈水书〉》,分析了水族
古文字的结构特点,附有“水族文字
汉译一览”,收录了水族
古文字单字444个。1991年,李旭练在《谈谈水族
古文字》中把水族
古文字结构分为借字、创字和借创字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