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拂尘纸《高平关》(一)《炮烙柱》《回窑》《大登殿》中四张单幅画面的
表现内容重现舞台演出场景,如描绘的舞台环境、帽冠、服饰、道具等与封建社会装备精良砌末的戏班布景一致。《高平关》(一)中
赵匡胤和高行周手舞足蹈地商讨“借头”事宜,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事情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炮烙柱》中梅伯遭受酷刑的场景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讲述着暴君亡国的教训。柱中冒出的“焰火”超出现实演出的场景,运用文字符号“炮烙柱”充当
图像符号作为解释说明,这是年画艺人依据
剧情添加的,其余都是舞台演出的再现。《回窑》的故事内容发生地就在晋南地区,戏剧化的故事冲突吊足观众的胃口,在民间颇受喜爱。《大登殿》中薛平贵龙庭坐殿,身后
屏风装饰不应该是
海水朝阳图。王宝钏金殿封后,传达出好人有好报的大团圆理想。四张单幅画面受到尺幅制约,故空白很少,
构图十分饱满。加之人物形象缺乏动态变化,或坐或站显得直挺挺的,头大身小比例不协调,神态也都很呆滞,给观者营造出笨拙的感觉。画面颜色由
红色、
玫红色、
黄色和
黑色组成,是
红色、
玫红色和
黄色的临近色对比,且
色彩饱和度高,视觉冲击力强,继承了民间
色彩艳丽的传统。四张单幅画面形成的头尾空隙,分别竖排刊刻文字,靠右侧空隙是“西芦曲印”,靠左侧空隙是“自造”,通过文字的记载可以使观者在欣赏
戏曲年画时知晓出品画店的信息,为画店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