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艺术特征
壮锦
敦煌莫高窟雷神图像
相关传说
敦煌莫高窟
西魏249窟,窟顶复斗西披左上方绘有
雷神
旋转12连鼓的
图像
。这也是
雷神
的原始形象。正如《抱朴子》一书所说,雷为“天鼓”。《神异记》(世传为汉代
东方朔
撰)云:
八方
之荒有石鼓,直径一千里,撞击这种大石鼓,发出来的声音就是雷声。天用这种鼓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壮族图腾考》丘振声
题材内容
高密扑灰年画
九色鹿本生壁画
历史源流
敦煌莫高窟
第257窟北魏
壁画
《九色鹿本生》,在横卷画面上,按照由两头向中间发展的顺序,依次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左起:九色鹿救起溺水人;溺水人跪谢九色鹿;右起:王后要
国王
抓捕九色鹿;溺水人告密;溺水人引
国王
围捕九色鹿;九色鹿向
国王
揭露溺水人忘恩负义的行为。可以说已经具有初期连环画的雏形了。
-《高密扑灰年画》万丽
基本介绍
概述
堆绫
:
堆绫
也叫
贴绫
,属于
变体
绣的一种,以绫代替
刺绣
,选用薄绫和
软缎
进行单层
平贴
或层层套叠,使其
平贴
于
绣面
。它不是完全借助各样
丝线
或其他种类的线进行
刺绣
,主要是借助不同形状的面料进行
纹样
的表达。
丝绫堆绣
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的
荆州
一带就已经有了这种工艺的雏形。在
佛教
盛行的唐代得以充分地发展,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叫“
贴绢
”和“
堆绫
”。“
贴绢
”是以单层的丝
织物
剪成图案
平贴
,贴后加线
缝制
,或不
缝制
。而“
堆绫
”是用绫或其他
织物
剪成需要的图案的各种形状,通过
剪贴
、堆叠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图案,有的还在花片中填充棉花或使
纹样
隆起成为
浮雕
状,图案形象立体感强,别有风格。唐朝时期,一般佛堂里边的佛幔、佛桌帷和佛幡,多以
堆绫
工艺作边沿装饰或者通体采用
堆绫
工艺。在
敦煌莫高窟
中,曾发现一片在
深蓝色
绢上用
黄色
、
绯色
和
白色
绢剪成
八角形
花朵
缀饰的唐代绢幡,是早期的
贴绢
制品。唐代词人
温庭筠
《
菩萨
蛮》中有“新
贴绣
罗襦
,双双金
鹧鸪
”,这里的“
贴绣
”指的就是“
堆绫
”。宋代以后,将
堆绫
、
贴绢
与
刺绣
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装饰手法,促进了
堆绫
工艺的发展。
-《京绣的历史及现状研究》赵静
工艺特点
维吾尔族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
特点/特色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
刺绣
工艺精美绝伦,
针法
质朴凝重,
针法
上吸收了我国“四大名绣”里的
苏绣
的一些
针法
。
刺绣
工艺的图案题材丰富多彩,虽不以纤细秀丽见长,但色彩鲜明饱满,对比分明。绣品上多用
牡丹
、
莲花
、
菊花
、
芍药
、
梅花
、
兰花
等
花卉
图案,这些图案均为
中原
汉民族自古以来视为高贵、
吉祥
的
花卉
图案。除
花卉
图案之外,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上绣有龙、
仙鹤
、
蝙蝠
、
蝴蝶
等
动物
图案,这些
动物
图案是在
新疆
其他地区维吾尔族
刺绣
图案中所没有的。这种与
中原
文化融合的特点在哈密地区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如:“
敦煌莫高窟
409窟的《
回鹘
王出行图》”中,就能看出
回鹘
王服饰上的
团龙
图案。
-《维吾尔族刺绣工艺研究》阿依古丽克尤木
历史源流
维吾尔族刺绣
回鹘装服饰特点
历史演变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
回纥
可汗请唐改
回纥
为
回鹘
,取义“
回旋
轻捷如鹘”,鹘是古代的一种鸟。唐代
回鹘
族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服饰文化。
回鹘
妇女服装及
回鹘
舞蹈
,对唐代宫廷及贵族妇女产生较大的影响。
回鹘
装的特点是翻折领、连衣
窄袖
长裙
,
衣身
宽大,下长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及
袖口
均加
纹饰
,
纹样
多凤衔
折枝
花纹。头梳椎状的
回鹘
髻,戴
珠玉
镶嵌
的桃形金
凤冠
,上刻有
凤凰
纹样
,两边
莲花
纹相拥,
如意纹
簪钗双插,耳旁及颈部佩戴
金玉
首饰,脚穿
笏头履
。
甘肃
安西榆林窟第10窟甬道
壁画
供养人五代曹议金夫人李氏像、
甘肃
敦煌莫高窟
第205窟入口处
壁画
曹议金夫人供养像、莫高窟第61窟北宋女供养人像都有这种
回鹘
装的具体形象。
回鹘
装的造型,与现代西方某些大翻领宽松式
连衣裙
款式
相似,是古代综合
希腊
、波斯文化与
中国
文化的产物。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与传统服饰文化》张昕中
维吾尔族刺绣
张大千临摹作品
历史演变
上页两幅图片均是引用张大千先生临摹的安西榆林窟和
敦煌莫高窟
曹议金夫人李氏像作品,它见证了维吾尔服饰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维吾尔服饰多元文化融合的历程。现保存在
四川省
博物馆。另外,哈密维吾尔妇女在注重头饰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描眉和
少女
的
开脸
。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与传统服饰文化》张昕中
维吾尔族刺绣
回鹘王蟒袍
历史演变
蟒袍
不仅仅只是哈密回王的御赐服饰,在漫长的
回鹘
历史中,
回鹘
王就有穿
蟒袍
的记载,
敦煌莫高窟
409窟中的
壁画
《
回鹘
王出行图》中的
回鹘
王就穿着
蟒袍
,就连后面的侍从打的伞上面也是蟒的图案,可见当时
回鹘
民族
对龙
(蟒)的崇尚。
回鹘
王穿的
蟒袍
中的蟒是团蟒图案,
蟒袍
整体
纹样
比较简单,除了团蟒图案再没有其他
纹样
了,和唐代
皇帝
的
龙袍
相似。在唐代,
回鹘
汗国臣属唐朝,和唐王朝关系密切。其
首领
吐迷度被封为怀化
大将军
、瀚海都督。唐王朝曾有六位公主远嫁
回鹘
汗王,
回鹘
汗国也协助唐王朝平定“
安史之乱
”。
敦煌莫高窟
409窟中的
壁画
《
回鹘
王出行图》中的
回鹘
王穿着的
蟒袍
,很有可能是唐王朝御赐之物。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与传统服饰文化》张昕中
傣族织锦
敦煌莫高窟
基本介绍
敦煌莫高窟
千佛洞
开凿于前秦二年(366年),既是
敦煌
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
敦煌
文物
的主要收藏地。1900年6月22日,
道士
王圆箓意外发现被后人称为“藏经洞”的
莫高窟
第17窟。洞中除发现大量
纸质
文书
外,还有不少
丝织品
,包括幡、伞盖、经帙、经袱、
佛像
以及各种残片,年代约为北朝至五代。
-《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汉唐卷》王乐
苗族织锦、侗锦
蜡染历史
传统工艺
蜡染
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可以说,从我国的
染织
技术开创时,
蜡染
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
中华民族
古文明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发现的
蜡染
文物
,有
新疆
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
蓝色
蜡缬
毛织物
蓝色
蜡缬
棉织品
,
新疆
吐鲁番
阿斯塔那
北区
墓葬
出土的
西凉
(公元400—421年)
蓝色
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
蜡缬
绡、
蜡缬
纱;还有
敦煌莫高窟
130窟第一层
壁画
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
蜡缬
残幡。这批遗存的
蜡染
实物中,北朝的和
西凉
的
蜡缬
织品都是
深蓝色
地现白花,
纹样
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
蜡缬
绢和
蜡缬
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
白色
花纹。
-《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及蜡染艺术》吴安丽
梁平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
纸马艺术
历史源流
敦煌莫高窟
发现的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
捺印
的
木版
《西方三圣图》和
四川
成都
发现的唐至德二年(757)
成都
府卞家刻印《陀罗尼经咒图》上的
佛像
,以及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
咸通九年
(868)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卷首扉面上的《祇树给孤独园图》均为
纸马
艺术产生的标志。
-《中国年画史》王树村
历史源流
关于
木版
年画的创始年代,一时还没有定论,但我们知道,
木版
印刷术
发明于唐,到五代已经发展到精美纯熟的高度(
雕版
昉于隋,甚至有始于
六朝
一说,近日已经得不到什么人的支持了)。在
敦煌莫高窟
发现的遗品中,除了多数
宗教
方面的宣传印刷品外,还有两种残存的历书:一是唐
中和二年
(公元八八二年)的,一是唐乾符四年(公元八七七年)的。在
中和二年
的历书上,刊有“
中和二年
太岁
壬寅
……”等文字,并且在版面上
雕印
了八卦十二辰属相等图象。我们推想,为
大众
所喜爱的
雕版
年画,也可能是随着每年大量印行的历书的发展而开始萌芽的。
-《桃花坞木版年画》刘汝醴、罗尗子
滩头木版年画
中国木刻雕版印刷
概述
根据文献与实物考察,
中国
的木刻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相当流行。当时
佛教
盛行,全国有大小
寺院
四万多座,僧尼遍于各地,利用雕版印刷术来印刷
佛经
、经卷,就成了宣扬
佛教
的有力工具。1900年在
敦煌莫高窟
发现的唐
咸通九年
(公元868年)
镌刻
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本木版画。从其刻印之纯熟、印刷之精美来看,完全可以推断在它的前面,应有相当长的一个发生期和发展期。
-《湖湘木刻版画》左汉中_罗海波
更多
收缩
工艺技法
针法
回字纹锦绣
概述
回字纹
又称
勾连纹
,是传统
几何
纹样
的基础单位。传统的
京绣
常将
回纹
用在图案的
底纹
、
衣饰
的边缘、
门襟
上。
甘肃
敦煌莫高窟
第378窟里的西夏藻井图案上描绘了严谨的
勾连纹
,很有规律地向下、向上、向左、向右伸展。
莫高窟
第13窟里宋代的藻井图案,也生动地描绘了
勾连纹
回旋
四周的
纹样
。
回纹
寓意不断头,企盼永远过好日子,子
子孙
孙繁衍生息。
-《京绣》洪涛、冯韵明、孙颖
针法
菱形纹锦绣
概述
菱形纹锦绣
是
京绣
当中较为实用的
针法
(见图一、图二及图十一)。菱形是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它构成图案
骨架
历史悠久。
敦煌莫高窟
第31窟
盛唐
的藻井图案里就有将菱形图案灵活地运用在
二方连续
里的实例,十分
优美
。
-《羌绣》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