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朝(公元1851-1861年)以来,受旷日持久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以及石印、
胶印年画的大量发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桃花坞
木刻年画的传统市场日趋
缩小。为了生存,桃花坞
木刻年画销售对象由市民
群体转向以农民为主。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例如《春牛图》、《
耕织图》、《报晓图》、《
丰收图》等。形式以及
风格特色也随之开始多方面适应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居室环境的需要。比如在画面上,对描绘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
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
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
桃红、黄、绿、紫(或蓝,一般的是用紫不用蓝,用蓝不用紫)和
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
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
节奏感,
表现出鲜明的乡土气息。其艺术
风格在气质上与劳动者更为贴近,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成为地地道道的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