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邵州蛮。唐德宗初,“
湖南洞贼王国良掠剽州县,不可制。”此处的
湖南并不是指
湖南省,而是
潭州以南地区,亦今
长沙市以南以西的广袤地区,包括今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
邵阳、娄底、怀化等市。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七月“邵州贼帅王国良降。国良本
湖南牙将,观察史辛京杲使戍武冈,以捍西原蛮。京杲贪暴,国良家富,京杲以死罪加之。国良惧,据县叛,与西原蛮合,聚众千人,侵掠州县,濒湖千里,咸被其害。诏荆、黔、洪、桂诸道合兵讨之,连年不能克。及曹王皋为
湖南观察使……皋乃假为使者,从一骑,越五百里,抵国良壁,鞭其门,大呼曰:‘我曹王也,来受降’,举军大掠。国良趋出,迎拜请罪。皋执其手,约为兄弟,尽焚攻守之具,散其众,使还农。诏敕国良罪,赐名惟新。”邵州,唐贞观十年(636年)置,治今
湖南邵阳市。
辖境相当于今
湖南新化县以南的资水流域,即今新化、冷水江、新邵、
邵阳、隆回、洞口、武冈、绥宁、城步等县市。前述该地唐时已有莫徭,宋时,又称
邵阳蛮为“溪僚瑶人”,宋人所著《
邵阳州图经》载:“其地(指
邵阳)接
长沙、益阳,重岭险阻,蟠居数百里。自唐末溪僚瑶人雄踞,时复跳梁”。可以佐证邵州蛮亦是莫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