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置
郡县、道加强统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从廷尉李斯之议,在全国废分封置
郡县,从而使政权形式由古封建制度转移到了集权制度。当时在全国置立了三十六郡,其中
瑶族先民“蛮”地区,置立了南郡、黔中郡、长沙郡和九江郡以及桂林郡。这些郡中的南郡、黔中郡、九江郡在
秦始皇统一前已有之。秦昭襄王
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这是
瑶族先民“蛮”地区最早进入秦的版图。《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秦昭襄王
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若(张若)伐取巫郡及
江南,为黔中郡。”《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
江南,今黔府亦其地也。”黔中郡主要
辖境在今
湖南省常德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的大部分县市,以及
湖北的恩施、
贵州的铜仁、重庆市东南的部分县市等。九江郡,“秦灭楚,为九江郡。”主要辖今
江西省抚州市以西、赣江流域的大部分县市。长沙郡,为
秦始皇统一
中国以后置。“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湘川,实际就是指
湖南,具体说就是
湘江流域。主要包括今岳阳市、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郴州市、永州市的大部分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