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乃传说中之神。《
山海经•南山经》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
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釆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可见,传说中的凤即是如鸡之鸟。壮族人民的鸟图腾崇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端倪。一是壮族先民喜欢将鸟的
羽毛插在头上或制成
羽衣穿在身上,成为
羽人。如《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载:禹曾经“南至交趾、孙朴、续樠之国,丹粟、
漆树、
沸水、漂漂、九阳之山,
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二是壮族
神话与
民俗中有广泛的鸟崇拜。在壮族的创世
神话《天地分家》中,天地未分之前即是蛋的样子,有三个蛋黄,最后产生万物。这是受
鸟类卵生的启发而形成的
神话。同样,神鸟救人的
神话,在壮族地区也有不少。如《蜜月鸟》中说,蜜月鸟曾救过壮人的生命,被壮人视为神鸟加以崇拜。壮族人民的
民俗有把每年
农历七月二十日定为“鸟王节”的习俗。《吴越备史》卷—载有越人祭祀罗平鸟的习俗,即“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而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