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巍宝山文昌宫文龙亭右侧桥墩上的清代彝族踏歌
壁画,是云南最早发现的古代少数民族踏歌
壁画,是我省古建筑群中珍贵
文物之一。这幅踏歌图,长约120厘米,宽约100厘米,画面上反映的是群山峻岭中,一块宽阔的平地上,30余人成
圆圈状在一棵古老的苍松下正在踏歌起舞。圈内有3个歌头,一个吹
笛子,两个吹芦笙,边吹边舞,大步跳跃,吹
笛子的歌头还有几分俏皮。其余男女老少,正随歌头吹奏的
笛子、芦笙节拍起舞,舞姿优美,各具神态。踏歌人群中,男的多头戴
斗笠,身穿无领对襟衣裳,罩
长袍,脚着
云头鞋。也有的头戴瓜皮
小帽,身穿
长袍,腰系宽大
腰带,脚着长靴或
云头鞋。中年妇女头上盘着
黑色或
蓝色布包头,上身穿套袖衣和无领领褂,腰系
麻布围腰,下身穿宽
裤脚的
裤子。
少女则头戴
鸡冠小帽,留一长辫,上身穿套袖衣和无领领褂,下身穿宽脚
裤子,腰系有
花边的
围腰。至今当地彝族妇女服饰还保留着画面中的式样。这幅绘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的彝族踏歌
壁画,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当地当时的民族风情,是研究彝族歌舞和彝族服饰的珍贵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