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和其发展也是土家地区社会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土著先民的原始
织造到賨布、兰干细布,再到斑布、溪峒布,最后定型为
土家织锦,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土家民族从原始走向现代,即从湘西北土著先民到巴賨南迁、乌蛮东移、客汉入峒的历史,并融合多部族聚集发展成为单一民族的经历。同时也是酉水两岸土家社区生产力发展的真实写照,反映了
土家族在各个阶段的历史文明,特别是山地农耕文明及楚巫文化的影子。不论是原始的
渔猎采集,还是山地或稻作农耕,或是现代农业社会里,
织造的材料变化到工艺的进步都是如此。原始的葛麻、
木棉、
苎麻,
近代的
蚕丝、
棉花,直到现代的
化纤及
人造丝等,都是如此。在工艺美术界有这样一种讲法,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工艺美术原材料的发展历史。这话一点不假。可以想象,
土家织锦如果没有棉的出现,也不可能有清末以后
土家织锦的兴旺和普及。所以,没有原材料方面变化的飞跃,就更不可能导致工艺美术的“革命”。
土家织锦的
织机千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主要因素之一应该是与
织造土家织锦的植物纤维材料没有多大的突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