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那两只
老虎是大听耳,把鲁班师傅说的“咬贼”误听作是“咬绝”,放出去后,不管白天黑夜,见人便咬,结果人间还多了一害。自然,瑶人也不能幸免,特别是深山瑶家的
木工,
日夜都在深山里干活,被伤害得更多,经百十年后,便只剩下一个老
木工了。他所以还未被伤害,是因为他善于爬树,还能在树桠上吃饭睡觉。但他也感到,如无别的拒虎本领,终必虎口丧生。于是便朝思暮想拒虎办法。恰巧有一天,那老
木工砍倒一棵钵头大的树,那
树干正好躺倒在一个距地不足一米,如木叉形的老树头桠上。
木工见那
树干被双桠托起,极便落桠,便很快把桠落掉了。不料,老
木工的刀斧刚停,前方忽的一声吼啸,伴着一股强劲的风,一只吊睛白额的黄斑虎猛扑过来,吓得老
木工“哇”一声倒在老树桠下,两手抓着树v叉,身腰被刚砍下来的
树干遮着。
老虎一扑过来,两爪被老树桠的桠叉挡住,脖子落在老树桃的交叉点上。一扑不得便宜,
老虎先是浑身一抖,再睁开放大眼一看:“天啊,两杆大树桠和它那交叉口,简直像太上老君的丹炉火钳……”正当
老虎产生畏惧时,那老
木工又突地抬起头来大喝一声:“山神在此,谁敢作恶。”那具有放大功能的虎眼一瞧:老
木工的头如大水缸,身如千年古树大,便战兢兢地挣扎起来,掉头跑了。老
木工惊魂一定,
立刻悟出
老虎怕老树头的双桠,这对双桠又能把木托起来,便于用锯断之;接着还想到,
老虎是好心的鲁班师傅造出来的,如今恶虎错听师言,我何不效法鲁班师傅善心,造个木器出来克制
老虎,也好为已故的鲁班师傅再积点阴德。决心一下,不久,他便造出这木叉来了。尔后瑶家
木工,便都造了许多木叉,一方面自用,一方面送给每个
瑶族家庭。
平时便于断木,遇虎时双手握着交叉点背后那根木棍,举叉与虎搏斗,虎多半见叉即逃。众人得木叉的保护和断木之便利,都万分感激那
创造木叉的老
木工,久而久之,就都把他唤作“瑶家鲁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