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伊朗的逐渐统一,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古代
伊朗人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便逐步走向统一,发展为在
宗教史上颇具特色的二元神教。在
印度—
伊朗的早期
神话(吠陀)中已有天神“
提婆”(deva或daiva,一个
印度—
伊朗名词,近乎拉丁语的deus)和恶魔“阿修罗”(asura)的区分,
伊朗人则进一步把这种分别扩大化、绝对化,用来对一切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进行分类,把他们分为善恶对立的两大类。他们尊奉“阿胡拉”(Ahuras,意为“主神”)为善神之主,尊称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马兹达,意为“贤明”、“智慧”),而把与
印度天神“daiva”(
提婆)相当的“daeva”(台瓦)降为恶魔一类。这种善恶对立的二元神
宗教是从多神教走向一神教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各方面推断,“阿胡拉”原来可能是波斯人的一位强大
氏族的
祖先神或部落的保护神,他被奉为最高的主神是统一帝国和君主集权的反映,是波斯
皇帝用来统一帝国各民族的信仰和思想,以加强自己的统治的
表现。居鲁士大帝征服
巴比伦帝国之后对
巴比伦人和犹太人的
宗教信仰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大流士及其
继承者则独尊阿拉玛兹达(Auramazda,即阿胡拉•马兹达)。对阿胡拉以外的其他的神则禁止崇拜,或者贬为“daeva”(恶魔)。大流士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和政治决策都说成是秉承阿胡拉的意旨。他在自己的
铭文中列举了他所统治的各省名称之,后,宣称:“这些省归属于我,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在我的统治之下,向我交纳贡税”。被贬为恶魔的“台瓦”(daeva)看来多是被征服者原来信奉的神。例如,大流士的后继人塞尔西斯一世(公元前486—465)在波里的
铭文中写道:“朕遵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战胜此族(指被征服的部落)……在上述国家中原先有信奉台瓦者,朕遵照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拆毁台瓦庙,下令今后不得
祭祀台瓦……其他谬风随俗,朕皆一一纠正”。阿黑门尼德王朝历代
帝王都自称是阿胡拉•马兹达的
使者,神的意志通过
帝王宣示人世。古代
伊朗的二元神
宗教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是适应
伊朗各民族走向统一和波斯大帝国的社会政治需要的产物。二元神教的
典型表现形态便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