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
蒙古高原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13世纪初
蒙古族的形成才告结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民族。
蒙古民族的形成,是自古以来活动在
蒙古地区的诸部族和部落的大集成。
蒙古民族在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根据考古发掘与汉籍中记载的有关
鲜卑人风俗习惯和语言,都证明与
蒙古人有共同性,
成吉思汗的女祖先阿兰•豁阿“折箭训子”的故事来源于
鲜卑人的一支
吐谷浑。《
蒙古秘史》上记载的古代
蒙古人用热敷、放血方法治病也来源于东胡人的一支乌桓人,古代
蒙古人烧羊肩甲骨以卜的习俗来源于
契丹人。
蒙古语中保留了许多古
匈奴语。
蒙古的左、右翼的划分和十进制的组织形式也来源于
匈奴。
蒙古部,原为
狩猎部落,后来他们又经营游牧业经济,继承了古代北方民族的游牧生产方式,成为“马背文化”的
继承者,并丰富和发展了它。所以,
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是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的大集成。13世纪初,
成吉思汗及其
继承者们进行了
半个世纪的对外战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蒙古大帝国。
蒙古大帝国的建立不仅极大的方便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
蒙古族接收各民族的先进文化
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文化、
阿拉伯文化,乃至
欧洲文化,对
蒙古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自元朝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
中国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蒙古民族的文化影响了汉、维、藏、满等民族的文化,同时,汉、维、藏、满等民族的文化也影响了
蒙古民族的文化。经过继承发展、吸收等历史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蒙古民族传统文化。
蒙古族文化的特点:第一是开放性。因为单纯的游牧文化所提供的精神财富,不能充分的满足人们对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