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套色印刷是杨家埠的传统工艺,全村妇幼皆通,老少都会,代代相传。但要印好、印精,各有各的招数和本领。杨家埠印画工具随着纸张大小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变更。由早期印小幅的小案子,到清代中期的窄长案子,直至
民国时期印刷大开有光纸而改换并沿用至今的宽大案子,展示了此地年画制作工艺史。印画工具除了案子以外,还有把子、搪子、支拈子、支板、支子、夹子、色盆、裁纸刀、
底板、杠子等。杨家埠年画所用颜色最早只有四色,即:黑(烟子)、红(苏红)、黄(
槐花黄)、绿(槐榔档绿)。这四种颜色都是自制的。后来,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和为丰富画面的颜色效果,又加进两种化工颜料,即品紫和
雪青(玫瑰精)。所用纸张也由过去的
毛边纸、有光纸演变到今天的单面胶版纸和
宣纸。印画顺序为裁纸、夹纸、印线板、套印色版,最后裁割晾画。印有光纸画一般一令子为500张,
宣纸画因为中间需加垫纸,一令子为100张。印画时要求上案子的画要
当天印完。印画时要求版要对得正,纸要扯得平,色要刷得匀,搪子要打得轻,颜色多了容易涝,颜色干了容易燥,要“干巴巴,还要密花花,四处不沾是好画”。最后是裁割晾画,要求
当天印下的画必须裁好
及时晾在用
葵花杆和
竹杆搭好的
架子上,不然就会粘连板结,影响画的质量和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