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童帽
是小孩服饰的主要装饰品,其
款式
异彩纷呈,有
狮子
帽、
狗头帽
、
猴头帽
、猪儿帽等。
帽额
前方用
花边
镶饰,犹如
动物
的嘴,两侧多绣
牡丹
、
蝴蝶
纹样
,
帽顶
用
羊毛
做成耳朵。
女孩
则多戴
金鸡
帽,
帽檐
镶彩色
花边
,
帽尾
下垂。
赤不苏
地区的
童帽
做工精致,除两侧
绣花
外,其
帽额
前方以
补花绣
绣成
五彩
的山形图案。有的
帽额
前方钉数个
银牌
,中间多为
观音菩萨
或“寿”字
银牌
,两边分别为“长命有岁”“富贵
吉祥
”等
银牌
,帽后挂四至六个小
银铃
和
铜钱
。各式各样
童帽
的
帽顶
正中都要做一“香叭”,通常为一
圆形
绣片,内装豹油、红雉颈毛,或
山羊
、兔、狗等
动物
尾巴,以
避邪
。有的“香叭”没有
绣花
,但也要用一块
红布
代替,将其缝在
帽顶
正中位置。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概述
羌语
称作“克西叽·忽苏得(忍)”,又叫
铠甲
舞,是一种古老的
祭礼
性
舞蹈
。
舞者
人数不定,身穿生
牛皮
制作的
铠甲
,头戴插
野鸡翎
和
麦秆
的头盔或
毡帽
,
腰束
红布
腰带
,手执长矛、长剑、短刀或尖刀,身背
弓箭
。数人中有一两支猎枪,队形成单行呈长蛇阵。在领头者的
带领
下,擂起
大鼓
,吹响
牛角
,发出“嗬哈!嗬哈!”的吆喝声。
舞蹈
开始时先跳圈,然后排成两阵。长弩飞舞,肩上的
铜铃
伴着
舞者
有节奏的呐喊和武器的碰撞声,铿锵有力。跳盔甲舞的歌词内容为或诉说
羌人
祖先
的业绩,或叙述与其他
部族
的战争历史。
-《羌族文化》陈蜀玉
概述
此外,羌族“
挂红
”礼仪也是
羌人
以
红色
为美的体现,“
挂红
”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
祥和
、欢乐的氛围之中。“
挂红
”是羌族的最高礼仪,适用于
羌人
认为比较重要且适合的场合。
羌人
最初“
挂红
”的习俗源自于欢迎远征凯旋的
将士
的仪式,具有感谢、慰问的含义。之后,随着社会的进步,“
挂红
”逐渐被应用到更多的日常生活当中,“
挂红
”的对象包括:应邀的外来
贵宾
(其礼仪类似于藏族的敬献“哈达”),
族人
所信奉崇敬的神像,地方
头领
、
部族
中有威望权势的人,结婚时的新郎、
新娘
等。羌族“
挂红
”时使用
红布
或
红丝绸
,过去使用的
红布
一般是长度在6尺以上的
红色
粗布
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使用
红丝绸
。“
挂红
”的方法遵循
男左女右
的成规,即给
男性
“
挂红
”时,
羌人
双手捧着一条长度约为200厘米的
红丝绸
来到客人面前,将
红丝绸
从其左肩斜挂于右胁下,在右胯骨附近松松地挽一个小结,余下的
红丝绸
则自然垂于右下方;给女性“
挂红
”时,则从其右肩斜挂于左胁下,在左胯骨附近挽一个小结,余下的
红丝绸
则自然垂于左下方,显得十分飘逸。在由
茂县
歌舞团演岀的大型歌舞《羌魂》中,充分
表现
了
羌人
对
红色
的喜爱与追求。在演岀结束时,由
演员
们在舞台上高举一块能覆盖全场观众的大
红绸
,并牵拉至整个观众席,观众伸手触摸
红绸
,寓意“
吉祥如意
”。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艺术特征
特点/特色
除
云云鞋
外,未婚青年男女也穿
绣花鞋
,
鞋面
多采用红、黄、绿、蓝、黑等色,上
绣花
草
纹样
。还有一种“
尖尖
鞋”,
鞋尖
上翘,
鞋尖
正中突起1厘米高的鞋梁,多绣
缠枝花纹
。此外,还专门做有夏天穿的
绣花
凉鞋
,
鞋跟
绣花
,前面用
彩线
编织
鞋帮
,
鞋尖
上用
彩线
做成穗子。
松坪沟
的男子的
凉鞋
用
白线
编织
鞋帮
,
鞋尖
装饰有红、绿、黄的
绒线
球,
色彩
鲜艳夺目。女子结婚时则穿两层底的鞋,在
红布
上绣
缠枝花纹
,称“通后跟花”。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特点/特色
②妇女一般穿
黑色
斜领
长袍
,袍长至脚踝,领缘、
袖口
和下摆均镶饰
氆氇
和
色布
花边
,其
长袖
要用白、蓝、红、绿、
玫瑰红
、黄、黑等七种
色布
拼接而成。据当地羌族妇女称:“这代表天上的彩虹。”因此,这种袖被称为
七彩袖
,它与现在地处
甘肃
、
青海
一带的
土族
妇女服装上的
七彩袖
相似,也表明
古羌人
与
土族
在历史上有一定的渊源。
小姓乡
妇女的这种着装还与
四川
平武
的
白马
藏族服装类似,不同的是
小姓乡
妇女所着黑
长衫
的后背均镶饰一大块
长方形
红布
,看来是另有含义。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特点/特色
羌族对
红色
的喜爱与
羌人
崇尚火、崇尚
太阳
有着紧密的联系,羌族的
尚红
习俗,又叫做“
火红
文化”或“火文化”。
羌人
喜欢
红色
缘于上古之传,有着悠久的历史,《
白虎
通•无行》说
炎帝
“其色赤”,赤即
红色
。羌族与
炎帝
同源于古氐羌,在
色彩
祟拜和喜好上也会受到古氐羌的影响,以
红色
为
吉祥
色。
炎帝
是
中华民族
的始祖,因此,羌族、汉族都有
尚红
的习俗,且
红色
皆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现代羌族也普遍喜欢
红色
,如
新娘
出嫁的
嫁衣
是
红色
,
盖头
是
红色
,
绣花鞋
是
红色
;新婚后,新郎
腰带
是
红布
或
红绸
;青年妇女,少年童女都喜欢穿
朱红
、
紫红
、
水红色
的
长衣
;老年妇女的
寿衣
也有一件是
红色
的。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特点/特色
红色
是羌族心目中
太阳
和火的象征。传说羌族
祖先
炎帝
“以火德王,故为
炎帝
”,“
炎帝
为火师,姜姓其后也”(《
左传
•哀公九年》)。出于对
祖先
的崇拜和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尚火
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羌族民间流传甚广的传说《燃比娃盗火》也反映出火来之不易。人们认为火有
火神
,对火充满敬意,因此羌族家中的
火塘
终日
燃烧,
长年
不灭。同时,在羌族人的眼中,
红色
还代表热情,并可
避邪
。对远方的
来客
要
挂红
表示尊敬。逢
婚庆
日子
,
新娘
要头搭
红布
或
红绸
,选
红色
嫁衣
,穿
绣花鞋
,嫁妆捆上
红花
,才会充满喜悦的气氛。这些重大事项上对
红色
的偏好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念源远流长。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更多
收缩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