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碉的抗震技术是
羌碉建筑
技艺的
灵魂和精髓,抗震系数是以
羌碉的墙脊,
羌民俗称“墙筋”,也称之为“鱼脊背”,是指每两个墙体侧面相接处。这鱼脊背是
羌碉各墙面之间互相拉扯并互相支撑的关键结构,也有抗震的功能。“鱼脊背”越多,抗震能力越强。如12棱形的
羌碉,基本成圆体形,成了圆体结构不可变体系,故相当稳固耐久。12棱形,有12根墙脊(墙筋)构成12面墙体,不论地震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羌碉都能抗震。这些历经千年的
羌碉,抵抗了1933年的
叠溪大地震,1976年
松潘、
平武发生7.2级强震以及2008年的“5_12”汶川特大地震的强烈损伤力,如今依然直立,说明
羌碉是
古羌建筑
技艺上的伟大创举。现今,现代工匠中基本没有能够修复这项精湛
技艺的人了。
羌碉已经成为羌族的一个标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
羌碉修建
技艺是羌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间建筑技术的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