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知识图谱
历史源流
概述
明朝
时期,在1368〜1421年间,先后有
明太祖
朱元璋
、建文帝
朱允炆
、
明成祖
朱棣
定都
南京
。1421年,
明成祖
迁都
北京
后,
南京
称作留都或南都,地位仅次于
北京
。此时,
中国
丝织业
以
南京
、
苏州
、
杭州
三地为中心,产品最负盛名。
明朝
政府在
南京
设有“
内织染局
”(又称“
南局
”)“
神帛堂
”、“
供应机房
”,专门管理
云锦
的生产。当时在内桥与
聚宝门
(今
中华门
)之间是
织锦
工匠的聚居之地,设有
织锦
一坊、
织锦
二坊和
织锦
三坊。
明朝
南京
的
云锦
织造
工艺日趋成熟和完善,以
大提花楼机
生产皇室和达官贵族专用的衣袍和室内铺陈用品,把辽、金、西夏、
蒙元
贵族喜爱的
织金
技艺
与
中原
传统的
织彩
技艺
融为一体,
创造
出“
妆花
”工艺,使
云锦
既具有北方之“壮美”,又具有南方之“秀美”,其豪华富丽,为锦中之冠。明末文人吴梅村《
望江南
》词赞美道:“
江南
好,机抒夺天工。
孔雀
妆花
云锦
烂,冰蚕吐凤雾绡空,
新样小团龙
。”但
南京
云锦
仍然是皇室和官僚贵族的奢侈品。1958年,在
北京
十三陵
定陵
中出土的
明朝
万历
皇帝
的“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
”,以及写着“
南京
供应机房
织造
”等字样的
织金
和
妆花
锦缎
,堪称是
云锦
中的极品。它们与1977年在
南京
太平门外板仓村
明朝
中山王
徐达五世孙
、魏网公
徐俌
夫妇的
合葬墓
中出土的
素缎
地
麒麟补
袍服(这件袍服胸前的
官补
用
织金
方法织成)均是
南京
云锦
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南京云锦》黄能馥
概述
江南
的丝织,特别是
南京
的
织金
丝织物,真正的大发展是在
明清两代
。明代丝织已进入
盛期
,而
南京
处在制高点上。
朱元璋
早在明代建立的前一年(1367年)就在
南京
设立了“
尚染局
”(内
织造局
);洪武年间,又先后设立了“
神帛堂
”和“供应机房”,分别
织造
皇帝
的
龙衣
、
祭服
和宫中所用的各种
彩锦
。另外还有一家“
南京
工部织染所
”,不知与“后湖
织造局
”是否是一家机构。
-《南京云锦》张道一
壮锦
壮锦发展
演变过程
明清时期是
中国
织锦
的繁荣时期,
壮锦
的发展也不例外。在民间
纺织业
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官营
织造
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自
永乐
时起,南北两面均有官营
织造
机构的设置。在
北京
为
内织染局
,在
南京
则有司礼监
神帛堂
和
南京
内织染局
。此外,明代还在地方上设有23个地方
织染局
,洪武时设有
四川
、
山西
诸行省
织染局
及
浙江
的
绍兴
织染局
、
南京
的后湖
织染局
,到
永乐
时则设有苏、松、杭、嘉、湖等
织染局
。其中以
苏州
、
杭州
两局规模最大。清代有著名的
江南
三
织造
。清代在江宁、
苏州
和
杭州
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
织造
局。管理各地
织造
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
织造
。明代在三处旧有
织造
局。清顺治二年(1645)恢复江宁
织造
局;
杭州
局和
苏州
局均于四年重建,并成为有清一代
江南
三
织造
局的定制。这一繁荣的局面影响了全国,
壮锦
的图案内容也深受影响,实际上,留存至今的
壮锦
图案内容,大部分都有
中国
传统
吉祥
文化的印迹。
-《壮族织锦技艺》吴伟峰
品种类型
织锦
概念定义
什么样的
织锦
才称为
云锦
呢?首先,
云锦
不是单一的品种。
云锦
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从元代的
织金
锦品种,明代的
妆花缎
品种,清代的
金宝地
品种、
库锦
库缎
品种,到
民国
的
芙蓉妆
,
解放后
的
金银
妆等。
云锦
不断地丰富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同时期其他
织锦
的精华,产生出多种组织结构尤其是以复杂的重纬结构为代的一系列品种的组合体。其二,
云锦
具有地域性。在元朝
南京
有官办的
东织染局
、
西织染局
。
明朝
南京
有中央属性的
内织染局
、
神帛堂
和供应机房。
清朝
更有为
皇宫
生产特殊
织物
的
江宁织造府
(局)。同时期在当地民间还有更多的人员从事丝织行业,民间
丝织业
产量一度占整个
南京
丝织产量的98%以上,
丝织业
发展成为当时
南京
经济的
支柱产业
,所生产的各类
丝织品
中高档
提花
织锦
类被称为
南京
云锦
。其三,从丝
织物
的分类来说,
云锦
属于先染丝后
织造
的
提花
熟织
纬锦
。晚清以来
南京
民间丝织生产划分为“花”和“素”两个行业,其中“花业”即
提花
熟
织物
的
织造
,也称“
云锦业
”。其四,因为
云锦
常作为皇家御用和赏赐用品,其用料
不惜
成本,以各种规格的
染色
蚕丝
线为
经纬
原材料,并配以
真金
圆金线
(
捻金线
)、圆
银线
(捻
银线
)或
扁金线
(
片金线
)、扁
银线
(片
银线
)或特殊
金线
作重要的
纬向
材料之一,个别高档品种还采用
动物
羽毛
捻线
来作
挖花
显色
的
纬线
。其五,采用传统
织造
设备。
云锦
应该是在传统
木质
花楼
提花织机
上,由
拽手提花
、
织手
穿纬
,双人配合手工
织造
而得来。其六,采用传统
织造
工艺。
典型
的
云锦
品种
提花
工艺是由
花本
存储并释放
提花
信息,
束综
(大扦)提起
经线
形成
花部
开口
,
织入纹纬
,并由
障框
(
伏综
)压出
纹部
间丝点;由
范框
(
起综
)提起部分
经线
织入地纬
形成地组织的组合式
开口
系统来完成的。其七,
云锦
组织结构比较复杂。
云锦
可以由
单经
或
重经
构成,但
纬向
必定含有
地纬
和
纹纬
劈组
纬线
(简单的
库缎
、
闪缎
品种除外),并符合
纹纬
配合传统
提花
概念,其中地组织较为简单,花组织较为复杂,花地组织配合完美。其八,
云锦
织物
图案的艺术性和配色规律具有独特的
美感
。传统
云锦
图案取材丰富,常用
金线包边
,以线条
构图
并填以色块,色块内晕色过渡,色块间
色彩
对比强烈;
云锦
图案寓意含蓄,“有
图必有意
,有意必
吉祥
”,成为我国宫廷皇室文化和
吉祥
文化的组成部分。综上可知,传统
云锦
是指
南京
地区生产的具有特定图案艺术和用色规律的由传统
花楼织机
和
提花
工艺生产的多数使用
蚕丝
、
金线
等高档原材料的具有多种组织结构的熟织丝织
纬锦
。
-《南京云锦》戴健
云锦
相关机构
明代的官营
织造
,虽然单位多、分布地区广,但经营捜括的重心则在
江南
,并以
南京
、
苏州
、
杭州
三地为重点。两京织染和设在
南京
的
神帛堂
与供应机房,都是属于中央系统管辖的。
-《云锦》王宝林
相关机构
明代的官营
织造
,经营单位之多,分布地区之广,规模之庞大,是前所罕见的。从经营体制分,有属中央系统的,有属地方系统的。《
明史
》卷八二“食货六”记:“明制,
两京
织染内外皆置局。内局以应上供,
外局
以备公用。
南京
有
神帛堂
、供应机房,苏、杭等府亦各有织染局,岁造有定数。”另据《
大明会典
》记,分设在
浙江
、
南直隶
等八省各府者,有22
处织染局
。
嘉靖
七年
(1528)后,约有四省计19处。
-《云锦》王宝林
概述
元、明、清三朝先后在
南京
设立过“以官领之,以授匠作”的中央性质的
织造
机构。元朝有“
东织染局
”、“
西织染局
”,
明朝
有“
内织染局
”、“
神帛堂
”、“供应机房”,
清朝
有“
江宁
织造局
”。三朝
织局
生产了大量的丝织精品,它们主要用于御用、官用和赏赐等方面。后来,清代
织局
为北方少数民族上层提供的“应用
俸缎
”和官营的“贸易缎匹”
需求量
极大,大多数年份每年生产的匹料数都以千万计。高档
云锦
具体用于
皇帝
龙袍
、
皇后
凤衣、
霞披
、
嫔妃
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
靠垫
、枕被等富含艺术品位的实用品。一时间
文武官员
的
章服
补子
等也离不开
云锦
。
云锦
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
使臣
以及赏赐
大臣
和有功之人。御用
云锦
尤其是
龙衣
龙袍
的制作要求十分苛刻,
织局
为尽善尽美完成
织造
任务,尽一切可能在工艺、技术、用料和艺术上力求精益求精,因此客观上对
云锦
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历代
织局
在用人模式上从元代严格的匠籍制发展为清代的买丝招匠制度,
匠人
获得了相对的
人身自由
,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这也是
云锦
品种多、产量高的因素之一。
-《南京云锦》戴健
龙袍
概述
关于
龙袍
的
织造
,这里只说是
苏州
和
杭州
,没有提到
南京
,实际上,主要的
朝服
都是用
南京
的
织金
云锦
制造的。当时在
南京
有朝廷直属的三家
织造
机构。
明太祖
朱元璋
早在
明朝
的前一年(1367年),就在
南京
设立了“
尚染局
”,即“
南京
内
织造局
”的前身。洪武年间,又先后设立了“供应机房”和“
神帛堂
”两家
织造
机构。据
史料
记载,供应机房亦生产
龙衣
和
彩锦
等丝织物。单就
嘉靖
二十四年(1545年)一年,就曾
织造
上用丝
纱罗
织金
彩妆等
龙袍料
共1125匹,
物料
工价银达17878两之多。至于
神帛堂
,主要是
织造
皇帝
用于祭祀的各色
丝织品
,有
织机
40张,食粮
匠人
1200名。
-《南京云锦》张道一
更多
收缩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