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远画》一图是用来说明远镜的效果。书中“远镜”条云:“此镜宜于
楼台高处用之。远视山川
河海树木
村落,如在目前。若十数里之内,千百步之外,取以观人鉴物,较之觌面,更觉分明。利用种种,具载汤道未先生远镜说中,兹不赘列。筒筒相套者,取其可伸可缩也。物形弥近,筒须伸长。物形弥远,筒须收短。逐分伸缩,象显即止。若收至一二里,与二三十里略同。惟一里以内,收放颇多。镜必置架,方不摇动。视欲开广,那动镜床,左右上下,宜缓勿急。前镜勿对日光,日光眩目,镜光反昏。若必需对日视象,须于暗处置架。视镜止用一目,目力乃专。人目虽同,其光万有不齐,如甲所定之分寸,乙视之则不合。须以筒进退之,极微为得。薄子珏云,须
平时习视
数日,由显之微,自近至远,转移进退,久久驯熟,然后临时举目便见。倘一毫未合,光明必减,奚镜之咎。衰目人后镜略伸,短视人后镜略缩,目光亦万不能同,自调为得。镜面勿沾手泽。倘蒙尘垢,以净布轻轻拂拭,即复光明。勿用绸绢揩摩。诸镜仿此。”据
孙承晟考证,《镜史》中关于
眼镜和望远镜的内容是依照汤若望的《远镜说》的内容编纂而成。但“远镜”条的
配图《西洋远画》却并非来源于《远镜说》,从画面的一些细节来看,该图显然也是
木版“改作”的结果。首先,《西洋远画》描写的是
欧洲小镇的景色,画面中无论
桥梁、教堂还是其他的一些
建筑物的特征都比较明显,二是该图透视和
光影关系较为合理,三是
树冠描写用笔不多但有很强的体积感,由此可以确认
原稿不会是出自某位
中国画工之手。而是为了便于上稿,由
中国画工在
刻版前依据
西画原稿描摹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