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特点是:第一,主张佛性本有,不假外求。“自性本自具足”,“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因此,“明心见性”即是成佛。第二,主张顿悟,反对渐修。北宗神秀主渐修,有偈云:“身是
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旦觉悟即可成佛,甚至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第三,不诵经义,不习禅定,破传统仪规戒律,所谓“教外别传”。惠能以后的五宗,更强调“真如”不能用正面
语言文字表达,便用比喻、隐语,乃至拳打脚踢来启发
信徒觉悟,称之为机锋、棒喝。第四,破偶像、反离俗,主张即事修行,使
佛教世俗化达到顶点。禅宗后期愈加强调入世即出世,所谓佛法不过“吃饭、着衣、屙屎、送尿”,“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禅僧呵佛骂祖,无所不为。义玄说:“逢佛杀佛,逢贼杀贼。”云门更称:恨不得
释迦初生时就“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这种完全否定
佛教传统的作风,预示着
佛教危机的来临。但禅宗重视现实和简便易行的特点,使它拥有众多的
信徒,对
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超过其他宗派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