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泛神论在
宗教实践中一般都导致神秘主义,主张通过
宗教修行和神秘的直接体验达到梵与我、神与人的合而为一,对信仰者有更大的精神麻醉作用。隋唐
佛教天台宗主张“无情有性”说,认为万物皆有佛性,木石亦不例外。因此,人人有佛性,个个可成佛。禅宗再进一步,一方面把世界万物当作佛性的体现,因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借以破除信仰者对现实物质利益的执着,转向对真如佛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把佛性从西方极乐世界转向人的内心,主张“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只要悟此道理,即可顿悟成佛。佛性泛神论扩大了佛性存在的范围,提供了成佛的方便途径,为
信徒进入
天堂佛国发放了廉价通行证,使
佛教在我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