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中
图像叙事的娱乐化是其得以生存的魅力所在,也是广大民众迷恋
戏曲的原因。“人不可能日复一日,永无休止地劳作,必须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休息体力、调节精神、享受劳动成果,进行求偶、社交等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节日、游戏、文艺、体育的
民俗,它们是人类生活的调节剂。”在物质和精神文化都极度匮乏的封建社会,遍及城乡的
戏曲表演是广大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王国维认为:“盖元杂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
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
李渔在《闲情偶寄》谈及:“切勿听居士腐儒之言,谓新剧不如旧剧,一概弃而不习。盖演古戏,如唱清曲,只可悦知音数人之耳,不能娱满座宾朋之目。”将
戏曲视作养生娱乐的艺术,其
创作戏曲以自娱,舞台演出为娱人。所谓“自娱娱人”,即
戏曲文本
创作与舞台演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让
创作者和观赏者感受到审美快感和心灵慰藉。
戏曲文本具有的代言性可以使
创作者借剧中人物之口传达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的想法,
戏曲表演具有的虚拟性可以使广大民众在观赏时尽情的宣泄在现实生活的压力,这也正是人们如此嗜好
戏曲的原因。王国维在《哥罗宰氏之游戏论》中关于“游戏之
戏曲的活动”谈到“小儿之生活莫不有
戏曲的性质。彼俨然于舞台之设备,俳优之配合,
戏曲之组织,不惮时力而发明之,而变化之,彼实真正之
戏曲家也。”可见,
戏曲与游戏是相通的。
戏曲拥有游戏的某些特性,而游戏是为了获取身心的愉悦和放松。“游戏者何,以某状态而发表其不可遏止之动向之一切活动也。又谓活动之专向于快乐之方向也。”因此,以游戏为本质和特点的娱乐化是
戏曲的核心功能。娱乐文化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是构成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需要具有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只有当娱乐性和艺术性相融合才能产生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娱乐形式。
戏曲是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其艺术形式产生、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社会娱乐文化之中,必然受其影响。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反映着
戏曲故事内容,在
图像叙事的过程中会受到
戏曲自身娱乐性的影响。因此,在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中
图像叙事的娱乐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娱乐化的叙事也就没有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生存的土壤。
戏曲图像叙事富于娱乐性,适应民众的欣赏水平,迎合大众的生活趣味,因而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并被广泛接受,也就实现了
图像叙事存在的价值。
图像叙事的娱乐化不仅体现在风趣的故事内容上,而且在
构图、造型和
色彩上也要满足当地民众的口味,只有这样的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才能够在民间迅速兴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