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通过人物造型的肢体运动反映画面动势,塑造的人物动态用以表现
戏曲图像叙述的故事情节。在
戏曲图像中运动姿态最易引发观者注意的目光,这比静态事物和
色彩搭配更具吸引力。运动代表着改变,动态的事物更能激发人的潜能,
图像叙事的基本特征是其运动的形态。当这些具备运动形态的
图像被观者的视觉神经系统感知后,直接会引发大脑中视觉思维的刺激,进而完成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中
图像叙事的时空扩展。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也是运动的
暂时平衡。舞台演出的
舞蹈动作叙事和
戏曲图像的动态造型叙事没有本质区别。下面以出自益盛成画店的《黄河楼》为例分析动态造型与
图像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画面讲述
刘备接受
周瑜邀约后,前往黄鹤楼赴宴的场景。画面总共展现四人,鲁肃、
周瑜、
刘备和赵云的动态各异,尤以
周瑜和
刘备的反差为最。
周瑜右手掌心向外搬翎,左手指指点点,双腿扎马步。此造型展现了当地梆子腔中“
翎子功”,通过手掌挥舞盔头上
翎子做出各种姿势,反映出
周瑜气急败坏的情绪和小肚鸡肠的性格。
刘备站在
周瑜身旁,身体前倾,双手作揖,与
周瑜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
刘备宅心仁厚的正面形象。画面以描绘中心人物的动态差异为切入点,反映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现实处境和内心想法,叙述
戏曲故事内容。
戏曲图像塑造的所有人物形象既在画面空间内运动,也在时间维度内运动,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推动
图像叙事的发展。
戏曲文本叙述的故事情节按照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观众对故事情节的联想是随着
戏曲图像中人物形象的动态而持续前行,在特定的空间里
戏曲图像蕴含的叙述内容通过观者脑海里的时间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