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学校教育影响到年画的
传承链,一些受过
美术专科学校培训的专业人员先后进入年画
创作领域,然而,调查发现,能长期从事年画业的
大学生并不多见。
民间艺术的模式化特点决定了年画样稿不能依个人
创意随性改动,
彩绘基本是流水作业,突出个人绘画技巧的空间有限。精英艺术强调的独特性和个性在年画
创作中无法舒展自如,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以,他们从事这一职业多不持久。年画作坊也不愿意招聘那些有
学院式绘画思维定势的人,因为
美术教育训练的思维很难与年画的
创作融合在一起,要想真正进入年画业还需要接受年画技术的训练,“与其纠正一种
画法,不如培养一个
新人”。因此,近年来虽然
美术教育有所发展,专业人员也试图进入年画的
传承链,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2004年,杨柳青镇和某大学协作,创办了一期学制两年的年画大专班,试图将
师徒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培养既有传统
民间技艺,又有文化艺术底蕴,同时掌握现代绘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20余名
学员。然而,目前仍然从事年画业的仅余半数,从事年画核心技术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
学员们的体会是,“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无法取代现场的
口传心授,也无法真正掌握绘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