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
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
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
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内层用缠布
铁丝编成适于
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为三段,上段为
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千的
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
帽顶正中,银扇高耸。银扇四周,有数只
凤鸟、
蝴蝶、
螳螂高处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中段
帽箍为压花
银片,上有
二龙戏珠纹样,两侧有
孩童嬉戏形象。下段沿
帽箍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重安江型银帽的造型及结构设计充分吸收了古代“
步摇”之长。
步摇出现于战国时期,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玉的《风赋》。其曰:“主人之女,垂珠
步摇。”《释名•释百饰》记:“
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
步摇具有两个特征,一为垂珠,二为颤枝。重安江型银帽凡
银花、银凤、银虫均用簧形银丝与帽体相连,并作颤枝处理。额前
流苏低垂,戴帽人举手投足,则
银花晃动,
流苏轻摇,整个银帽顿时被注入生命活力。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其特点是注重突出
帽围的平面装饰,
帽围约10厘米高的
银片上布满
凸纹动物及
花卉形象,
帽围前叠饰蝶、鸟等单体
银片,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
帽顶为颤枝
银花,银光闪烁,花姿绰约。银帽下部为
齐眉流苏,密匀整齐。革东型银帽,半封顶,是银围帕和银替的组合体,较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