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是介绍苗族的起源和简单的迁徙史,因为苗族没有文字,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了解苗族的起源和简单的迁徙史对苗族服饰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百苗图》既是较早体现苗族服饰面貌的
画册,也是清代
贵州各民族人物
风情的真实写照。这本《百苗图》的
创作年代上线最早的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下线直至清代末期(1911年)。在每幅画中的说明文字中均标明了某种民族在某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在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都有明确的变化。《百苗图》对当地的生产活动、娱乐活动、苗族
风情风俗、宗教信仰的场面
表现和描述。《百苗图》对苗族服饰研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百苗图》和历代对苗族的分类和分类的根据除了纵贯全省的《黔书》、《
贵州通志》、《苗蛮图册》、《黔记》、《黔南职方纪略》外,还有许多州、府、县地方志作补充,这就使得我们获得支系研究的资料更广泛也更加丰富和更加准确。记录这些群体的作者,有的是根据服饰的
色彩,如“红苗”“花苗”等称谓,有的是根据服装的
款式造型,如“锅圈苗”“剪头仡佬”等,有的是根据居住地,如“东苗”“西苗”等,有时則从政治分化需要或设置统治的时间先后,苗族人民汉化程度去划分,如“生苗”“熟苗”等的划分标准。其中,选择了一本以清代
典籍《百苗图》为研究主线,比较田雯的《黔书》、《苗蛮图册》,李宗昉《黔记》和罗绕典的《黔南职方纪略》等书,结合其他资料辅助研究,找到清代以前的这样一些支系名称及服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