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相关图片
有关“花草纹”的更多图片
基本介绍
概述
羌族男女都习惯
包头帕
,男子缠
黑色
或
白色
头帕
,
青壮年
男子将
头帕
包得前高后低,显得器宇轩昂、威武神气。有的地区将
黑白
头帕
都包在头上,即先包
白色
头帕
,再交错包上
黑色
头帕
,并露出里层
白帕
以形成几个
白色
圆块面,使
头帕
富于变化,并称此
头帕
为“
喜鹊
头帕
”。妇女的
头帕
色彩
也分为
黑色
和
白色
,大多绣有花纹。
包头帕
的方式有
包帕
和
搭帕
两种。
包帕
因缠绕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造型,有的缠成
盘状
,如
茂县
永和乡
一带的妇女;有的缠成高耸的
黑色
大
包头
,如
牛尾寨
、
镇坪
、
松坪沟
一带的妇女;有的用两条
白色
长帕
包成挺拔威武的“
将军帕
”,如
黑虎
塞的妇女:有的将
白头帕
在头顶交义成
十字
状,称为“
十字帕
”,如
汶川
萝卜寨
一带的妇女;有的包
黑色
绣花帕
,两个
帕头
立于后脑勺,如上翘的耳朵状,如
理县
蒲溪乡
的妇女;有的随季节不同
头帕
也有所变化,如
三龙乡
羌族妇女春秋季包
绣花
长
头帕
,
冬季
则包
四方形
的
绣花帕
。此外,羌族妇女还喜欢戴
瓦帕
,戴
瓦帕
的羌族妇女主要在
茂县
、
赤不苏
、
曲谷
、
雅都
、
维城
一带,
瓦帕
为折叠成三层的
黑帕
,最上一层绣有花纹,
瓦帕
戴于头顶再用两条发辫和发线缠绕固定,并用
银花
、
银牌
、
珠串
、
蓝色
丝线
装饰在发辫上。羌族妇女头戴的
瓦帕
与
大凉山
喜徳地区
彝族
妇女以及
嘉绒
藏族妇女所戴的
瓦帕
非常相似,从中可以看到各个民族在服饰上相互影响与交融的特点。但认真比较仍可看出差别,如
瓦帕
上三个民族所
绣花
纹不同,
彝族
妇女的
瓦帕
多为
几何纹
,羌族妇女的
瓦帕
则多为
花草
自然纹,而
嘉绒
藏族妇女的
瓦帕
虽多为
花草纹
,但
纹样
构成不同,并且在左前方还悬垂一束
美丽
的丝穗。
-《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钟茂兰、范欣、范朴
概述
类似的例证还有:今羌族
云云鞋
中的
云纹
图案、
羌绣
花朵
中
花蕊
弧线
旋转的造型,与
马家窑
文化及半山时期
彩陶
上的
漩涡
纹形制也完全相同(边家林M8:3;地巴坪M38:2;
兰州
采集品),马厂类型中
彩陶
上的
万字纹
与网格
几何纹
图案以及半山和马厂时期彩花
十字纹
,如今仍是构成
羌绣
图案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而在以后明确为
古羌人
创造
的
卡约文化
、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中,现今的
羌绣
图案,大多都能从以上文化遗存的
彩陶
纹饰中直接找到祖型:“例如,在辛店文化
张家
咀遗址出土的
彩陶
纹饰中就有
花草纹
和
回纹
等
几何
形纹、
鸟纹
和像生的犬形纹等
动物
纹。在民和县边墙辛店文化遗址发现
彩陶
壶和瓮上绘有人物、羊、鹿和
犬纹
。在姬家川遗址出土的
彩陶
上多饰有
锯齿
纹、菱格纹等
几何
形纹。在阿哈特拉和上孙家寨
卡约文化
墓中出土的
彩陶器
上也可见到像生的鹿、
蝙蝠
、
青蛙
等
动物
纹。服装
袖口
上装饰
纹样
与辛店文化、
卡约文化
常见的平行
条纹
、曲折纹和
三角纹
相同。”
-《简析羌绣艺术的特点与源流》焦虎三
概述
羌族的
木匠
技艺
主要集中
表现
神龛
、床、门窗、木锁等家居装饰方面。羌族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
神龛
,龛首一般为
镂空雕花
木板
,
雕花
花纹以
云纹
、
花草纹
、龙凤纹为主,各家繁简不一;床的床门、床顶都有
镂空雕花
,
风格
繁缛,分别用
植物
纹或
花草纹
装饰;羌族的门有“千斤的
龙门
”之说,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属门锁的制作,羌族地区在大门上普遍使用木锁而不用铁锁,现在有的羌寨还在沿用木锁,精巧的木锁质地坚硬、不易损坏、不易腐烂、用时长久。由于木锁的使用寿命能和
碉楼
相始终,故有“
千年木锁
”之称。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