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瑶族这个名称最早的出处载于《梁书》和《隋书》。我想今天不会有任何一个专家会对“莫徭”(免去
徭役)这个名称的意思提出异议。
徭役是
中国自封建王朝建立以来人民在纳地税的同时所负担的力役。
瑶族大部分的民族特色都已包含在这两个字当中,他们的特殊来历以及他们的历史命运
大都在这里确定了。
瑶族所获得的是一种特权,他们在凝固为一个民族之前,很可能也是在
征税之列,而在皇命下得到了豁免。这就是《评王券牒》或《过山榜》的日期具有如此重要性的原因了。因为它让我们得以测度现代
瑶族的历史深度。我说现代,是因为“瑶”(莫徭)之类的民族在
中国政治环境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享受特权的民族在此之前就不存在。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少说也应属古代的苗蛮族群,在中华文化发展之初,就开始了他们的古文化了。但这些至今仍为我们所察觉的古代文化的特征,已经和后来的文化融合,形成了
今日我们所知道的
瑶族文化,至于“莫徭”此一特权的确定日期,我们可参照黄钰的文章,即大约为唐太宗在位时,是“莫徭”及有关文据出现的最可靠的时期。从此,瑶人的历史就被确定了。他们与当时国家最高的组织达成一个
协议,规定在封建子民以外的地方,享有自由。再者,黄钰还指出这个
协议后面所隐藏的微妙辩证:当王朝子民为要取得土地,在帝国治下入户册时,受到封建王室承认并封有土地的十二姓
瑶族或政治
领袖的
子孙获准可永远开垦皇家山地,不需缴任何赋税。简单地说,他们可以在
今日所谓的“国家公园”限区内自由自在地流动,所不同的是,往日的地理界限和帝国的地界都很含糊,只可理论地说与汉文化所达之处相一致。这个
协议是否如黄钰所说是以受益人让出
长沙武陵和洞庭一带的平地来交换作为基础的呢?这只能从比较该论文与
汉人早期在此区的开拓历史作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