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白虎”是湘西北
土家族颇具特色的
民俗活动。"台台花”与“赶
白虎”习俗同时存在于湘西北酉水流域,决不是一种偶然巧合。它印证着土家先民之一的“板楯蛮”及“八蛮”与其后裔相承袭的文化渊源,反映了这-一支土家人憎恨
白虎,崇拜
祖先和渴求
子孙繁衍的心理特征。“台台花”在
民俗中的相应关系,构成了其空间结构以物态形式在
民俗活动中得以展示,并实现其功能。所以,“台台花”盖裙的运用与“赶
白虎”的
民俗有着内在的联系,是“赶
白虎”
民俗的组成部分,它所有的
民俗含义是其他图案难以代替的。但是在不流行“台台花”的地方也有将其说成“
白虎图腾”的议论,有的甚至大胆地将“台台花”改名为“台台虎”。据悉,其主要依据是
土家族确有廪君化
白虎之传说,而“台台花”中的那个“面纹形”有点“象”
虎头而得。然而,这种不顾“台台花”中洪水、小船、面纹三种形象的整体性和其地域
民俗特征主流性的“嫁接”是不客观的。在此,我们不想花太多的
墨笔去阐论是非,只是感到一个盛行“赶
白虎”
民俗的部族,仇恨
白虎达到谈虎色变的酉水流域民众,怎么会把最忌讳的克星精美地镶饰在盖裙上,让它日夜威慑自己后代的魂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