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服卉章”是苗装
纹饰在历史上留下的亮丽的记载,说明苗族
鸟纹造型有悠久的历史。
鸟纹是苗族
纹饰中使用区域广泛、造型丰富的
纹饰之一。在苗族三大方言区中都有其发育成型的代表。
湘西方言区的
凤凰、花垣、松桃一带的
衣饰、
裤脚绣、
印染、
蜡染被面等有大量的
鸟纹,造型多为平面剪影式,
写实性的比较多,并与
折枝花卉等配成
图纹。川黔滇方言区以安顺普定一带“花苗”支系的
鸟纹为代表,有两种突出的造型,其完成的
鸟纹呈几何形状,有长长的
尾羽,
鸟身是以
挑花技法完成的平面视角造型,两翅对称张开做飞翔状,头顶长出一天羽,如
孔雀头形。另一种形态则是以平绣技法完成的
鸟纹,呈平面剪影式,用线条勾画出鸟的形状,多为
写意式。这两种
鸟纹一般出现在
衣背或
围腰上。往往是一幅
图纹由几组造型神态、形体各异的
鸟纹组成。特别有趣的是,在以平绣
构图的对鸟图中,四片长长的
尾羽分成两股,下拖过足,上盖过头,两鸟作揖手状,憨态可掬。黔东南即中部方言区
鸟纹的造型更加丰富,其中以台江雷山、凯里、黄平、丹寨、三都、榕江等县(市)的
鸟纹为代表。在这一地区有一个自称“仡弄”(又译为“嘎闹”)的苗族支系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