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织布用的
纱线全部络好以后,
就要开始
经线了。
经线的作用是按照面料花色设计的要求依次排列好色纱,在
经线的同时还要确定所织成
布料的长度和宽度。
经线时要选择一块开阔平坦的空地,将缠满色纱的
络子一字排开,
络子上方架有
经线杆,上面有几十个
铁丝拧成的
圆圈。
络子上引出的
纱线头分别从
圆圈中穿过,相同的色纱两两结成一对,群众习惯称这一对线为“一根”线。鲁锦的
经线总和通常有六百根线,也就是由六百对线组成。络好的色线
络子越多,可供一次排列的
经线根数就越多,
经线的过程就快些;
络子少的话,往返跑路的次数
就要多些,
经线的过程就相对长一些。色线的变换按照布样设计的图案进行,从布样的一侧开始依次排列。面料的长度一般来说是以“勾”为单位来计算的,旧时群众
经线时的长度测量是按照“手尺”来进行的,三个手掌的长度加上一个横手掌的宽度相当于一手尺,长度在66厘米左右,相当于2
市尺。每勾布的
经线长度为手尺一丈二尺,相当于24
市尺。按照这个长度的
经线织好的
布料正好可以
缝制一床床单,床单的用料是21
市尺,也就是说
经线的
织造收缩率通常在12.5%左右。群众在
经线前先计算好一机子要织多少勾布,据此再计算出一机布的
经线重量,然后根据色纱的排列情况确定每种颜色
纱线的用量。
经线时的长度控制是由钉在地上的
经线橛负责的,两个
经线橛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勾布的长度,
经线每绕过
经线橛一次,群众习惯用锅底灰在绕过处抹上一个墨记。这样在织布的时候每看到一个墨记就知道已经织好了一勾布。群众对此还有
俗语说道:“娶媳妇盼孙,织布盼墨(音mèi)。”一台
织机能
织造的面料长度通常要看该
织机圣花的卷经轴所能承载的
经线数量,一般在10—15勾左右,因此
经线的时候要在地上平行排列10—15对
经线橛。
经线开始的第一根线橛称为“死橛”,就是固定不能动的意思。离开最后一根
经线橛40厘米的长度还要再多钉一根,这紧邻的两根称为“交橛”。这是每趟
经线的结束之处。
经线开始的时候,
经线人将
经线杆
铁圈上的线牵到手中,按照从死橛到交橛的顺序分别从每一根线橛上绕过,到达交橛时需要“拾交”,即左手持
经线,右手拇指和中指将每根
经线翻绕使之产生交叉后,再按次序分别挂在两根交橛上。然后按原路返回死橛,同样将
经线挂到每一根
经线橛上,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每一根
经线橛上都挂满了600根
经线,则要回到死橛,将
经线系到线橛上,扯断剩余的
经线,整个
经线过程才宣告结束。